年過60進入花甲年紀,中醫建議應「大補氣血」,著重「氣血雙補」,強化腸胃吸收;西醫則強調保養骨、腎、腦,可將老化傷害降到最低,並宜多吃「暖」食與「軟」食。
《 中醫觀點 》大補氣血、增強免疫力 大補氣血、增強免疫力
歷經了50-60歲的「撞牆期」,年過60之後,中醫師鄒瑋倫指出,要能「衝破撞牆期」,必須要「大補氣血」,從「氣血雙補」開始。這個時期可以從心所欲,見招拆招,以自己為中心,不必顧及他人,憑個體感受,加上尊重專業中醫師的意見,調配最適合自己的養生藥方。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到了這個階段,年長者除了骨質疏鬆問題,需要留意避免跌倒發生骨折外,氣管、肺部功能與免疫力也要特別加強,預防天氣變化而引起感冒,同時應重視心血管問題,更要進一步強化腦力、預防失智,活到高齡,仍能夠維持頭腦靈活。
過了60歲的抗老防病對策,和環境溫度息息相關,鄒瑋倫說,溫度每下降一度,新陳代謝率就會下降14%,免疫力會下降30%,因此,除應藉「有效運動」來加強心肺功能,增加肌肉量,還應特別留意保暖,小心溫差變化,也別忽略週邊環境與來襲的霾害。
所謂「有效運動」,是指慢而有力且可持續的有氧運動如快走,並非速度快卻可能傷到筋骨的無氧運動如球類運動。高齡長者的運動,仍以伸展運動或走路較為適合。
腸胃好,人不老
雖然是進入「大補氣血」階段,鄒瑋倫表示,可惜的是身體的吸收能力比起以往弱,阿公、阿媽同桌吃著一樣的食物,他們能吃的卻越挑越細軟,吃得越少,需要的是較高的能量與更多的蛋白質,卻因腸胃功能不佳,以致吸收不力。其實,長壽的人瑞大多擁有良好的腸胃功能,很會吃、也很能吸收,腸胃可謂人體的第二顆頭腦,腸胃老化了,人就容易衰老。
正由於補不進去,就要設法給的更多,在不增加腸胃道負擔的情況下,飲食可「少量多餐」,一樣是菜多於肉,但為供應身體肌肉量的需求,不宜只吃少量炒肉絲或喝肉湯,應吃整塊的瘦肉,蛋白質的選擇以雞胸肉、含皮魚肉為優,可多補充營養素豐富的堅果好油,並以低碳水化合物為原則,減掉精緻的白米飯,澱粉類改以多元化的五穀雜糧為主食。此外,也可適當食用鹿茸、龜苓膏或人參糯米雞等,幫助氣血雙補。
2大抗老防病食療茶飲
椒苓鹿茸瘦小排/鄒瑋倫提供
材料:剝皮辣椒2條、瘦豬小排1份(約300克)、茯苓40克、鹿茸片3片、薑片3片。
作法:
1.怕吃辣的人,可先將剝皮辣椒去籽備用。
2.瘦豬小排洗淨,以沸水汆燙去血水後,放入電鍋內鍋。
3.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內鍋,加水滿過材料,外鍋加1杯水,按下電鍋開關,待開關跳起來,略燜數分鐘後即可食用。
4.此一食療方一星期可吃1到2次。
功效:剝皮辣椒含辣椒素,能刺激腸胃,開脾胃,幫助食慾不佳的老人家;茯苓入心、肺、脾經,可利水、利尿、健脾和胃,改善記憶力;鹿茸則入肝、腎二經,可生精養血壯陽,補氣血、益精髓與強筋骨。不過,當扁桃腺發炎、發燒、喉嚨痛、高血壓、高尿酸、痛風等發作時,不宜食用。
何首烏枸杞茶/吳明珠提供
材料:炙何首烏3錢、枸杞3錢、杜仲3錢、 菊花1錢 、桑葉1錢 。
作法:所有材料放入茶杯中,沖入500c.c.的熱水,燜約20-30分鐘即可。
功效:益肝腎。何首烏味甘苦,益精血、補肝腎;枸杞味甘,可養肝明目。60歲以上易腰膝無力、頻尿腎虛者常飲用,可養氣壯筋骨。感冒發燒者禁喝,腹瀉者停服。
《 西醫觀點 》抗老重點:保養骨、腎、腦
女性比男性更早出現骨質疏鬆,特別是身材嬌小的女性。榮新診所副院長、抗老化醫師丁綺文指出,女性更年期後荷爾蒙驟減,無法繼續留存鈣質,骨質疏鬆情況通常較為嚴重,因此,到了60歲之後,最好要做骨質密度檢查,慎防跌倒摔斷骨頭。這時需要補充鈣片與維生素D,並藉由負重訓練運動、快走等,強化骨質密度,減緩骨質疏鬆的退化速度。
這個階段也要特別留意避免腎臟的損害,以免承受洗腎之苦,特別是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者,大多從45歲以後發病,到60歲已歷經10~15年病程,若是過去未能良好控制血糖,腎臟與眼睛功能受損會在這時顯現出來,若是控制得當,也能一輩子不用擔心傷腎、洗腎問題。
藥物也是「毒」害腎臟的一大因素,中草藥若來源不當,或是不必要的西藥吃得過多、胡亂組合,都會影響腎臟健康,所幸目前台灣健保系統可以整合用藥,監測是否過度或重複用藥而能減少傷害。不過,她提醒,日常飲食仍應避免吃醃漬、食品添加物過多的再製食品,以免造成肝腎負擔,更應多喝水幫助身體循環代謝與排泄。
多喝水護腎,維護泌尿系統健康
護腎也攸關泌尿系統健康,每天喝水應達到排尿量2000c.c.以上才有幫助,夏天會排汗,喝水量要更充足,男性若有攝護腺問題,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排尿困難、囤積體內造成負擔,影響生活、痛苦不便;女性更年期後易得膀胱炎,應避免憋尿,保持泌尿系統通暢,否則膀胱炎反覆發作,也會傷害腎功能。
在腦部保健方面,腦血管與腦神經的退化都要重視。丁綺文指出,腦血管第一大殺手為血壓,60歲過後血壓易有變化,應定期量測,防止血壓突然冒衝上來造成腦中風。人體血管動脈硬化是不可逆的,不論是缺氧或出血性的中風,血壓的控制最是重要,除應留意膽固醇與血脂肪,盡量延緩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不可擅自停藥,可在血壓平穩維持在一定範圍、不致高低波動幅度太大情況下,由專業醫師評估減輕藥量,但停服、抗拒吃藥,風險太大。
防失智 多用腦
避免腦神經退化太快,最重要的保養之道就是「用腦」。60歲過後,有些患者會出現早發性失智,丁綺文建議,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險群,可以做基因檢查以及早因應。
有具體的證據顯示,用腦的方法以和人互動說話、唱歌、閱讀或勤快走路為優,能夠讓人主動思考,感到愉快,減緩腦部退化,千萬不可以呆看電視,讓腦被動接受訊息,反而沒有幫助。國外許多大型研究發現,走路可以促進思考,如德國適合健走的黑森林地區,是地球上哲學家出現最多的地方;一項大型針對護士的研究也確定,主動閱讀、在咖啡廳與人互動談話者,比起坐在一旁默默喝咖啡的人,退化速度較慢。
《 營養觀點 》吃五色食物,多暖食、軟食
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分析,超過60歲的人大多食慾不佳,胃酸分泌減少,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牙口不好,多吃澱粉類食物、少吃不易咀嚼的肉類,也容易貧血、營養不良,健康檢查不正常的數據偏高,新陳代謝速率更慢、血液循環變差,肌少症、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疾病紛紛出籠。
這段時期調整飲食,延緩老化、預防疾病的重點如下:
補充五色食物,採彩虹式飲食
年逾60,處於什麼都缺的狀態,要多吃五色食物,除了中醫所謂紅色固心,黃色助眠、益脾胃,綠色顧肝、助解毒與強化新陳代謝,白色對呼吸道與肺部有益,紫黑色可補骨、益腎和調節電解質之外,更可從五色蔬果中獲取不同種類的植化素,對防護心血管疾病,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有所幫助。
多吃富含高鉀與維生素C食材
鉀可以幫助排除鈉離子,有調降血壓幫助血壓穩定功效,維生素C則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年長者可選擇柑橘、檸檬、草莓、奇異果等含高鉀、高維生素C且較為軟質的水果。
避免吃重口味、鈉過量
可運用氣味濃郁的天然辛香料來調味,像是九層塔、迷迭香、百里香、咖哩、薑黃等來替代鹽,還可吃到更多植化素,提高防癌效能。
保護腸胃,不宜吃寒涼食物或甜食
宜多吃「暖」食與「軟」食,並且細嚼慢嚥。米飯優於麵食,含維生素B群與纖維素的全穀類、燕麥、小米、糙米、蕎麥更優,可輪流和白米各半搭配,多加些水煮成軟稠主食(水分也不可多到煮成流質),宜少吃紅肉,以較軟的魚肉、黃豆、豆腐、豆漿等替代。要開脾胃,可食用含中藥茯苓、山藥、芡實、薏仁的四神湯,當作主食,小腸可以瘦肉片或杏鮑菇替代。
補充優質蛋白質,延緩肌肉流失
適量補充黃豆、雞蛋、魚肉等優質蛋白質,可以延緩老年人肌肉流失,多吃些ω-3脂肪酸食物如深海魚、亞麻仁子,則可預防失智、帕金森氏症發生。
抗老防病攻略
◆衝破撞牆期要「大補氣血」,從「氣血雙補」開始。
◆留意保暖,小心溫差變化。
◆避免跌倒,氣管、肺部功能與免疫力要特別加強。
◆慢而有力且可持續的有氧運動,如快走。
◆少量多餐,菜多於肉;吃整塊瘦肉,蛋白質的選擇以雞胸肉、含皮魚肉為優。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白米飯,改以五穀雜糧為主食。
◆控制血糖,避免吃醃漬、食品添加物過多的再製食品,以免傷腎。
◆每天多喝水,使排尿量超過2000c.c.。
◆應定期量測血壓;控制血壓不可擅自停藥。
◆保腦用腦,互動說話、唱歌、閱讀或勤快走路,能夠讓人主動思考為優。
◆補充五色食物,採彩虹式飲食;五色蔬果可獲取不同種類的植化素。
◆可多吃含高鉀與維生素C豐富的柑橘、檸檬、草莓、奇異果等軟質水果。
◆九層塔、迷迭香、百里香、咖哩、薑黃等天然辛香料替代鹽,可吃到防癌植化素。
◆保護腸胃,不宜吃寒涼食物或甜食,宜多吃「暖」食與「軟」食。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