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空腹可以讓腸胃休息,減輕身體的負擔,也能讓身體組織偶有刺激恢復機能,但有某些食物與藥品,可是絕對不能在空腹時食用的,以免造成腸胃過度刺激而受到傷害。
文∕鍾碧芳
飲食跟健康息息相關,不但要求均衡,吃得幾分飽也是一大學問;雖然身體攝取的能量不足,會讓免疫力下降,但能量太過,也會壓抑免疫系統,過猶不及都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時定量,且只吃七分飽。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中瑀表示,七分飽的感覺,就是有吃但沒有飽,不過,再吃多一點就會不舒服了。尤其是本身腸胃道就有問題的人,更應謹記這個原則。
適度空腹可讓腸胃休息,但以下7類食物,絕不能空腹吃:
1.茶、咖啡、酒
涼茶、青草茶及大多數茶種,都屬於涼寒性,如果在空腹時喝,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也因為含有茶鹼刺激胃酸,容易讓人出現心悸、頭暈、四肢無力及飢餓感等症狀,且無論冷熱飲都一樣,皆應該盡量避免空腹飲用。不過,經過完全發酵的普洱茶則對消化道的刺激相對上較不強烈。
至於咖啡,也對胃有不小的刺激性。黃中瑀說,如果空腹飲用濃度高且刺激性高的咖啡,就容易使得胃氣受傷,影響胃功能的消化與吸收,嚴重者還會導致胃潰瘍,當然更不能在空腹喝;換個角度來看,有些喜歡喝三合一咖啡或總是加上大量的糖的人,也容易因此讓血糖快速上升造成肥胖問題。
另外,空腹飲酒容易讓酒精的吸收較快,也醉得快,又容易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炎及胃潰瘍等病變,最常出現低血糖、頭暈、心悸、冒冷汗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昏迷或休克死亡;同時還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壓
2.蔬果汁、檸檬汁
黃中瑀指出,大多數屬性生冷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都不適合在空腹時吃,以免造成腸胃黏膜過度刺激,尤其是腸胃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更應該盡量避免,特別是習慣一早起床就喝蔬果汁的人,胃功能最容易出現問題。因為蔬果汁中有太多屬性寒涼的食材,長期飲用就容易造成胃寒,進而產生胃炎。植物性的食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鞣酸性物質,當早上起床時,胃裡的食物已經消化淨空後,在空腹期間喝大量蔬果汁,就會讓腸胃道的黏膜直接接觸這些鞣酸性物質,如果胃壁的保護功能原本就不好,它的刺激與傷害也就更大。
除了蔬果汁外,檸檬汁更要絕對避免在空腹時飲用。黃中瑀以其多年中醫臨床經驗駁斥「空腹喝檸檬汁能養生」的觀點,他指出,很多很會養生的人,胃功能大都不好,究其原因,才發現這些人幾乎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先喝一杯檸檬水,很多人喝檸檬水的用意是希望能改變體內的酸鹼平衡機制,立意雖好,但檸檬的酸在空腹時進入胃部,會直接刺激胃酸分泌,當被身體吸收後才會由血液代謝作轉換;這種轉換過程速度很慢,也就是說,在轉換前我們的胃部就要先承受檸檬酸的侵蝕。這時,如果胃功能原本就不佳,勢必就會出現發炎及潰瘍的現象。
3.寒性,含豐富果膠、單寧酸的水果
曾有研究指出,空腹吃鮮果能讓營養素在體內迅速吸收達到效果,但某些含有豐富果膠、單寧酸等營養成分的水果,卻因為容易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產生胃結石,不建議在空腹時多吃,例如柿子、番茄、橘子等;而鳳梨因為富含酵素,空腹吃容易傷胃,也被視為空腹拒絕往來戶。
此外,空腹不吃香蕉的原因,除了因為香蕉中的鎂元素,會讓體內的鎂成分突然升高,破壞血液中的鈣鎂平衡,不利健康外,也因為熟透的香蕉含糖分高,會促進胃酸分泌;又因為香蕉助消化,又性寒,會使腸胃蠕動變得緩慢,如果空腹吃後,再吃其他食物就容易引起腹痛、腹脹甚至絞痛,因此建議飯後再吃。
其他如西瓜、水梨等寒性水果,也都不適合在空腹時吃太多,除了擔心會引起消化不良外,寒性食物更會讓原本就有胃寒、容易腹瀉的患者,症狀變得更加明顯;而其餘性味屬平的蘋果、葡萄等,則不在此限。
4.豆漿、優酪乳、碳酸飲料
富含蛋白質的豆漿,必須在先吃了澱粉類食物後攝食,才不會被當作熱量來消耗,也能發揮補益的功效;因此有報導指出,空腹喝豆漿只會浪費蛋白質,也會讓體內營養失衡,加重消化與泌尿系統的負擔。
優酪乳則因含有乳酸菌,雖可調整腸胃道的菌種平衡,但某些有乳糖不適症的患者反而更要避免空腹飲用,以免腸道黏膜的酵素分泌不足,沒辦法有效分解乳糖,讓腹瀉情形更加嚴重。
至於碳酸飲料因為含有大量檸檬酸,在代謝過程中會加速鈣的代謝,讓血中的鈣含量流失,即使不是空腹飲用,只要長期喝,都容易導致體內鈣質的流失,更不建議在空腹時喝。尤其是冷飲,更要避免空腹攝入,以免過度刺激腸胃產生痙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失調,誘發腸胃性疾病。
5.高GI食物
有國外研究指出,空腹吃高GI(升糖指數)食物,如精緻的澱粉類食物包括白飯、糯米飯、白土司或白麵包等,會讓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容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進而增加食量,同時會促進食物代謝,產生大量脂肪,增加體內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無論是對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或想要減重者的體重控制,效果都不好;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影響血糖的穩定度,且有提高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營養師林伶蓉解釋,高GI(升糖指數)的食物,在胃裡的消化速度快,且會快速釋放醣分,導致血糖和胰島素快速上升,不僅促進體脂肪與三酸甘油酯合成,生成難消退的脂肪,不久後又容易再度感到飢餓,對減重者更是不利。
6.脂溶性維生素
也有些維生素不建議在空腹服用,例如,脂溶性維生素因為需要靠脂肪幫助溶解,最好在飯後服用,才能幫助溶解吸收,這些維生素如A、D、E、K及茄紅素等,或是缺鐵性貧血者最常補充的鐵劑等,最好要在飯後30分鐘後服用效果較好。
反之,水溶性維生素因為是靠水分做媒介,只要喝水就能達到吸收的效果,且服用過多,也只會隨著人體的排泄系統輕易排出,但因可能會與某些食物形成干擾,建議最好在空腹時服用,來增加吸收率。
7.阿斯匹靈類藥物
黃中瑀指出,一般來說,在傳統中藥的處方中,很少給予患者單味藥,幾乎都是複方處方,才能照顧到身體內的各項需求,因此比較不用擔心傷胃,且多以空腹服用較多,吸收效果也較好。中藥是大分子,藥性濃度及吸收速度較西藥相對低很多,特別是消化性、腸胃性用藥都是空腹吃,不僅吸收快也能增加療效。
反觀西藥,民眾常會在醫師開立飯前空腹服用的藥物時,因為擔心傷胃,就要求開立胃藥,但黃中瑀就藥理學觀點來看,胃藥跟消炎藥一起服用反而容易出現交互作用,藥效也會大打折扣。不過,現在的西藥只有不到2成會傷胃,除非是罹患潰瘍型腸胃疾病,才需要服用胃藥或潰瘍藥,且在西藥中,可能傷腸胃的多為消炎止痛藥,除非不得已,否則並不需要特別吃胃藥。
至於某些消炎藥如青黴素V鉀、幫助消化的胃蛋白?及阿斯匹靈等藥物,則最好不要在空腹服用。
◎空腹吃苦茶油,可治胃病?
曾有研究針對苦茶油進行體外抗菌實驗後發現,苦茶油及苦茶粕的萃取物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抗菌效果。
黃中瑀表示,苦茶油內含的物質對黏膜修護有很大的作用,能直接跟消化道的黏膜接觸,確實有類似腸胃藥的效果,但若要達到讓腸胃有效分泌酵素,則建議最好飯後半小時後再吃,才能發揮作用。
◎空腹買食物,比較容易胖?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刊登一篇由康乃爾大學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節食如何影響人們的選購食物行為?結果發現,飢餓時雖然購買的食物量不見得比較多,但食物的內容卻以高熱量居多。
該研究指出,即使是短時間的食物剝奪(food deprivation),也足以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而高熱量食物的比例也在此時相對較高,這在無論是出於宗教、減重或忙碌而進行的短暫禁食情況普及的現代,特別具有健康意義。
研究者之一的汪辛格博士則建議,空腹採買食物有負面的影響,因此最好在出門採購前,先吃顆蘋果充飢,才不至於不慎多買了許多高熱量、空營養的食物。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