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淺淺
服用降血壓藥物只是治療手段之一,還可以藉由運動、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改善高血壓的目的,就能減少藥量,甚至是停藥都有可能。
你知道嗎?國人每年吃掉上億顆的降血壓藥,根據健保署日前公布的103年西醫部門各年齡層藥費與醫療費用占率及成長情形分布,國人平均健保藥費為7028.3元,醫療費用約2萬2000多元。前10名藥品排行中,降血壓藥就占了3項,1年花掉的健保藥費高達56億5000萬。
健保署統計去年(104年)4到6月重複用藥的狀況發現,三高藥物包辦了前3名,其中又以降血壓重藥費1210萬元為最高。為此,健保署決定,如果因個人因素藥品遺失或毀損而要求重複領藥的話,未來得自掏腰包,健保將不再重複給付。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在吃降血壓藥呢?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根據國健署的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人有2成罹患高血壓,而50歲以上的民眾,由於血管逐漸老化,血壓也容易往上攀升,約有7、8成的比率已經必須吃降血壓藥,至於年紀超過70歲的國人,更是幾乎一半以上都有血壓高的問題。
服藥血壓沒降不要急 給身體2週時間適應
每天按時服用降血壓藥,已經成了高血壓患者重要的治療方針,只是如果吃了降血壓藥物,血壓卻沒有降下來,該怎麼辦?陳嬰華表示,通常藥效需要時間來作用,並不會一吃馬上就會有效果,有的藥物甚至需要2個小時,藥效才會達到作用,尤其是剛開始服用降血壓藥的患者,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試藥期。
例如原本收縮壓是160mmHg的患者,想要降到140mmHg,如果使用長效型藥物,一般需要2週的時間,藥物的效果才能穩定,並不是服用後感覺血壓沒有下降,就馬上再服用1次;但是,當按時服藥2週之後,血壓還是沒有穩定下降趨勢的話,就必須請醫師再次調整藥物的組合。
當然如果血壓超過170mmHg以上,吃了降血壓藥物還是降不下來,不建議在藥物下次服用時間以內擅自再服藥,最好趕快回診尋求專業協助。因為血壓超過170mmHg以上,很容易造成腦中風、動脈硬化、心臟衰竭、心室肥大,甚至腎臟的損害等情況,因此,千萬不可不慎。
按時服藥外,做好每日血壓記錄
事實上,過去認為治療高血壓患者時,一般不希望讓患者的血壓降得太快,而是慢慢的加重藥物,來達到理想的血壓數值。但是,由於血壓長期處於過高的情況下,患者容易發生中風等憾事,加上藥物的日新月異,因此,現在西醫的治療上,是希望在2到4週以內,替患者降到目標血壓數值。
除了按時服用適合自己的降血壓藥物外,陳嬰華強調,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養成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的習慣,因為在醫院量血壓的數值與平時在家量的數值不一定會相同。常會出現不少患者對醫院有莫名的恐懼感,因此,在醫院量的血壓也會特別的高,導致醫師開藥開的太多、太猛,所以,最好能夠同時提供平時的血壓紀錄給醫師參考。
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引爆中風危機
當找到適合的降血壓藥物組合後,每天按時服藥是基本原則,只是不少患者憂心一旦開始吃藥後,就成了一輩子的藥罐子,因而自己當起醫師來,只要覺得血壓不高或是沒有感覺頭暈等不適症狀時,就自行停藥。其實,這樣的行為相當危險,因為血壓高的時候不一定會有感覺,當有感覺的時候,恐怕就置個人於中風的風險當中而不自知。
陳嬰華就舉了一個罹患高血壓而不以為意的醫師案例,40多歲的醫師平時收縮壓高達150mmHg,由於平時沒有感覺不適的情況,加上又有固定運動的好習慣,對健康相當有信心。這樣一位醫學知識豐富的醫師,罹患高血壓卻不配合藥物的治療,果然某一天在操場跑步時,就因血壓過高而暈倒了,旁人一度以為他只是躺著休息而延誤送醫,所幸還是搶救了回來。不過,事後還是在加護病房待了一段很長的日子,因此,高血壓患者實在不能因為沒服藥、沒有不適症狀,就有恃無恐,自行停藥。
即使一度量到理想範圍的血壓,也不代表是長期穩定的血壓狀態,如果自行決定就這樣斷斷續續服藥下去,不但會增加醫師調整藥物的難度,也可能讓血壓起伏更大,反而容易引發不舒服或其他副作用。
回診前血壓太低,可適度調整藥物
有些高血壓患者每天都有規律服藥,卻偶爾出現血壓偏低的情況,甚至發生昏倒的意外,因此,就會自行停藥。事實上,即使是這種時候,醫師仍不建議停藥,在回診跟醫師討論調整藥物組合之前,其實還是有變通的辦法,就是可以適度調整用藥,以「減藥」的方式來改善血壓偏低的狀態。
例如是1天服用1次1顆降血壓藥物的患者,可以先從減半開始嘗試,如果隔天還是偏低,再減成1∕4的藥量,還是偏低的話,或許可停藥1次。如果是1天早晚各服用1顆藥物的患者,就必須觀察平常的血壓,是在清晨比較高還是睡前比較高,清晨血壓高的人建議睡前吃藥,然後隔天早上的藥先暫停1次;相反地,睡前血壓高的人則是吃當天早上的藥,睡前藥物就暫停1次。但如果是多重藥物的患者,由於每種藥物的考量點都不同,因此不宜自行減藥,一定要詢問醫師。
減重、生活好習慣,有機會擺脫降壓藥
當然服用降血壓藥物只是治療手段之一,事實上,也不是每個患者一旦吃藥,就得吃一輩子,也是有人藉由運動、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改善高血壓的問題,就能減少藥量,甚至是停藥都有可能。但是,如果是血壓控制不好(超過160mmHg以上)的患者,即使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仍然必須仰賴藥物,才能控制病情;另外,如果是不節制飲食、不運動、經常熬夜的患者,那可能一輩子都需要靠藥物來控制血壓。
想要擺脫降血壓藥物,除了運動與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之外,陳嬰華表示,減重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之一,因為肥胖是高血壓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如果能夠把體重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就能減輕心血管的負擔。根據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每減重10公斤,就可以降低5~20mmHg的血壓,即使只減個4、5公斤,對血壓或多或少都有幫助。
不過,也不是減肥成功就一定可以脫離降血壓藥物,一般還是得看情況,如果是50歲以下的患者,在成功恢復理想體重之後,平時的收縮壓可以達到140mmHg以內,舒張壓也在90mmHg之下,而且可以維持2週以上的時間,才能代表已經成功脫離高血壓的毛病。不過,如果是50歲以上的患者,即使減重成功,血壓數值連續2週恢復正常,由於是高血壓的高危險族群,對於血壓這個問題還是不能大意,最好養成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的習慣。
天天吃降血壓藥會傷腎?
不少患者擔心長期吃藥會造成腎臟負擔進而傷腎,因而不願意天天服藥,對此,陳嬰華分析,這是本末倒置的觀念,因為現在的藥物研發越來越進步,目前巿面上的降血壓藥物,正常服用的狀況下並不會傷害腎臟,甚至部分的降血壓藥物還可達到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反而有保護腎臟的功能。然而如果長期讓血壓偏高,反而容易讓腎臟受到損傷,等到腎臟功能衰弱後再來服藥,腎臟無法負荷,這時候怪降血壓藥傷腎,就太不公平了。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