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地中海型飲食、聽說過168飲食,這些都對腸道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復效果,而來自《cell/細胞》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種新型飲食型態「NiMe 」飲食,在三周內測試者身上看到了顯著的結果,包括體重減輕(儘管參與者沒有改變他們的常規卡路里攝取量)、壞膽固醇下降 17%、血糖降低 6%,以及發炎和心臟病標記 C 反應蛋白降低 14%,而腸道黏膜層增厚、短鏈脂肪酸增加,腸道微生物群變得更加豐富。
大腸直腸外科黃郁純醫師說明,這種「NiMe」新型飲食型態來自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參考群島國家的祖先部落飲食方式,研究的飲食核心來自於去加工性食物來源,以蔬菜
最初研究者發現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人的腸道微生物群以及糞便與工業化西方國家的人的腸道微生物群以及糞便非常不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主食包括西米(一種從棕櫚植物莖中提取的澱粉)、高蛋白的堅果、紅薯、木薯、麵包果和椰子,研究人員從這基礎上創建了NiMe(非工業化微生物組恢復),將巴布亞新幾內亞飲食原則與我們日常可獲得的食物結合,最終得到這種重塑腸道的飲食方式,在三周就能有顯著的成效。
.降低慢性疾病風險跡象
我們平常無形中攝取過多的加工糖,這會刺激肝臟產生脂肪酸,當身體消化這些脂肪酸時,產生的化合物會引發發炎過程可能會增加體內脂肪並延伸導致發炎的化學物質!
研究中,每餐都應該有藜麥、大麥和小米等全穀物,以及水果蔬菜,這些天然的碳水來源提供足夠的糖分,在NiMe飲食三周後的血液檢查結果顯示,測試者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也稱為“壞膽固醇”,因為它會在動脈中堆積,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的水平下降了17%,C反應蛋白(發炎和心臟病的標記)也減少了14%。
.腸道發炎減少黏液層增厚
我們日常的飲食模式其實纖維含量都太低,以台灣為例常見的便當(一主食三菜)其實攝取的纖維都遠遠不夠,低纖維飲食會迫使腸道微生物發酵(分解)蛋白質,因為沒有足夠的纖維供它們發酵,這會產生有害的副產品,破壞腸道中的黏液層很可能會導致結腸癌。
NiMe飲食增加了腸道中的碳水化合物發酵,從而降低了與癌症相關的代謝物的水平,例如次級膽汁酸和8-羥基鳥嘌呤,並且增加了腸道中有益的細菌代謝物(副產物),如短鏈脂肪酸,以及血液中的有益細菌代謝物,如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這種代謝物已被證明可以預防第 2 型糖尿病和神經損傷,同時 NiMe 飲食的人類腸道中的短鏈脂肪酸增加,這有助於提升消化和免疫功能。
但相對的,由於NiMe飲食的纖維含量非常高,它可能會導致胃腸道症狀,尤其是富含洋蔥或豆類的菜餚,雖然對身體有益處但也容易造成腹脹和脹氣。
.相同熱量體重卻減輕
研究中攝取的熱量與以往相同(男性約2,500卡路里,女性約2,000卡路里),但三周後體重減輕了1.4%,這可能意味著人體的消化酶不容易吸收來自全植物食物的熱量。
打個比方,你攝取同樣熱量的燕麥粥與星冰樂,二者熱量雖然相同,但對於血糖、胰島素敏感性完全不是同個級別,同時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消化的過程反而會增加熱量的消耗!
黃郁純表示,NiMe飲食似乎是一種能幫助腸道重塑微生物群,同時降低重要慢性疾病的風險指標,包括2 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假如您身體檢測報告體內的發炎素質過多,或者腸道時常不穩定,那來個三周的NiMe 飲食是個不錯的選擇!每天只含有一份小份動物性蛋白質(鮭魚、雞肉或豬肉),其他碳水則為豐富的地瓜、馬鈴薯、燕麥、大米、小米、糙米,蔬果則無禁忌,洋蔥、甘藍、木瓜、豆類、蘋果、鳳梨、綠葉蔬菜為主!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澱粉!醫推「1飲食」改善糖尿病、脂肪肝、胃食道逆流 連代謝也變好
·便秘、腹瀉別亂吃益生菌!專科醫揭「對應菌種」 選錯恐愈吃愈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