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30歲,健康開始走下坡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2/24
瀏覽人次:29555 返回列表


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做好自己的健康評估及風險管理,替自己做好第一層健康金鐘罩。

文/王淺淺

 

前一陣子當紅偶像劇出現「初老」這名詞,甚至還羅列出數十個「初老症狀」,在你我生活間造成話題。的確!要自己接受老的事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是很殘酷的,但老「來勢洶洶」,不知不覺,30歲過後身體有很多不適,就會主動找上門來,初老的跡象一天一天滲透,外表、心態、生理、心理的各方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陳建志表示,不同器官會在不同時間出現狀況,並不一定就真的在30歲明顯成為健康的分水嶺,疾病好發年齡並非百分之百,但是臨床醫學的統計數字一定有其意義,很多以往都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慢慢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隨著年齡增長,醫學建議民眾必要做的健康檢查項目,也會比以前多更多。

大家都知道人體的健康情況,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老化是自然現象,沒有人能抗拒老化,但是壓力與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會加速老化的發生。尤其現代人多坐少動的結果,身體各部位包括視力、皮膚、心肺功能、身體機能、新陳代謝??等,甚至是體內各種營養素如鈣質、微量元素的快速流失,都比以前提早了許多,也就是老化的時間點提早來臨。

 



健康走下坡的原因

陳建志說,生活型態的改變對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以前老一輩的人因經濟狀況比較不佳,整個大環境還在起飛階段,因此,大部分人的生活型態比較勞動,但是現代人常常「多一動不如少一動」,導致運動量普遍不足,疾病自然容易找上門,老化也就提早來臨。

這樣的情況在30幾歲的上班族特別明顯,30幾歲的年輕人,如果發現自己的身體代謝機能與細胞活動機能開始走下坡的話,通常可歸類原因有三:一為這個階段年輕人可能上班一段時間,正希望在事業上有所表現,因此,相對性的忽略健康管理;再者社會結構影響職業生態的轉變,久坐的上班型態普遍以及運動時間不多,一段時間過後就會發現,「中廣」的身材愈來愈明顯;還有工作穩定之後經濟較寬裕,趕大眾交通工具少、自己開車多,追求吃得精緻加工食品多,工作或許需要喝酒應酬,這些對身體都是負面影響,為疾病種下危險因子。

體能開始走下坡的時候,該怎麼做好健康管理?陳建志表示,「健康檢查」這項預防醫學觀念,是絕對有必要建立的!而且針對不同的性別、年齡不同,檢查的重點項目也有些許的差異,但是共同的重點檢查項目有三,分別是惡性腫瘤、肝炎以及心血管疾病,以下將進一步逐一說明。

 

三高指標,健康維持第一步

國人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肥胖人口急遽增加,讓心血管疾病有增多與年輕化趨勢,因此,最多人應該先重視的部分就是心血管方面的檢查。陳建志指出,去年度10大死因當中,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就占了7項,顯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這致命的危機當中其實有著「共同的幫兇」,那就是血壓、高血糖血脂(包括血中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值異常)。

陳建志進一步說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就是血液中的脂肪,一旦濃度過高就是高血脂,在一般健康檢查中,針對管理心血管疾病的檢查項目,主要是血壓、血脂和膽固醇,以一個健康的成人來說,透過檢查可以得知各項指數是否在標準值範圍中。

高膽固醇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機率,也是動脈硬化的主因,可以說是心血管疾病隱形的推手,健康檢查時,三酸甘油酯檢查數值應該要低於150mg/dL,高密度膽固醇數值男性也要高於40mg/dL,女性則是高於50mg/dL;血糖部分健檢也會透過抽血檢查,建議空腹血糖要低於100mg/dL
 

另外,血壓也必須追蹤注意,對年輕人而言,舒張壓的危險性較收縮壓更高,正常血壓值收縮壓要低於130mmHg,舒張壓則是不可超過85mmHg,若收縮壓正常但是舒張壓超標,醫師還是建議就醫檢查。
 

肝炎篩檢,保有彩色人生

另一項會特別提醒加入例行健檢的項目是肝炎的篩檢,陳建志說,有句廣告詞大家都能琅琅上口——「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資料顯示,國內B型肝炎帶原人數約有300萬人,C型肝炎約42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25人中也有 4人是C型肝炎。
 

很多嚴重的肝病都是由BC型肝炎感染而來,問題是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肝臟出現問題初期是沒有症狀,而且即使肝臟在不堪負荷情況下,仍是可以繼續工作。所以,有不少患者就在不自知的狀況下,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陳建志強調,肝病如果早期發現,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控制。
 

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經由血液傳染,有些新生兒是在生產時接觸或吸食了母血,或母體分泌物而感染到B型肝炎。因此從1984年開始,針對B型肝炎帶原孕婦的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並進而推展至全面新生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疫苗施打,B肝感染人數確實呈現下降。
 

因此,只要透過簡單的抽血血清檢驗,就可以檢查肝炎,還可同時做肝功能檢查和其他生化學檢查。一般成人的保健,在健檢血液檢查內容中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體C型肝炎、肝功能(麩草酸轉氨?SGOT、麩丙銅酸轉氨?SGPT)等重要指標。我們常聽到的GOTGPT兩種指數,就是生化學檢查,可知道肝臟細胞有沒有受到損傷,也就是說,確定肝臟細胞有沒有疾病,當血清中的 GOTGPT 濃度增加時,就表示肝臟細胞可能受到損傷產生疾病。而肝組織學檢查,就是肝臟切片檢查,可以確認肝臟有無急慢性發炎及發炎程度,看肝臟有硬化或纖維化的程度。
 

癌症篩檢,防止癌細胞擴散

再者,只做基礎的健康檢查是不夠的,別忘了還要定期做惡性腫瘤的篩檢。陳建志表示,很多人會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但大部分的檢查,著重在膽固醇與血壓數值的確認,充其量只能用來預防動脈硬化,卻無法早期發現癌症。但是觀察每年公布的國人10大主要死因當中,惡性腫瘤長達數10年都是居於榜首,可見癌症「盛行」的程度!

這當中,男性建議著重在大腸癌口腔癌及肝癌的篩檢,女性不可忽略乳癌檢查,在性行為開始之後,也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大腸癌:早期針對大腸癌的檢查方式,是透過檢查糞便,看看糞便中是否含有血液,也就是說,大腸癌初步是以糞便是否出現潛血反應來判斷, 如果結果呈陽性,就必須進一步用大腸纖維鏡,來觀察大腸內部的狀況。

 

◎口腔癌:就算你認為身邊已經很少看到有人吃檳榔,但是在中南部還是不難發現有人嚼檳榔,這也讓國內口腔癌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陳建志表示,只要口內組織長期受到不當的刺激,都有可能引發口腔內組織的病變,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不過患者自覺也很重要,口腔內部或週圍發現腫脹、硬塊、長久不能治癒的潰爛、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等,若能自我檢查、提早治療,通常都能有非常好的預後效果。

 

◎肝癌:針對肝癌之高危險群,定期檢驗血中之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3公分以下之小型肝癌。至於超音波掃描也是近年來診斷肝癌常見的影像檢查,其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且不具侵襲性,病人也不會感覺痛苦。

 

◎乳癌:自我檢查和醫師觸診都是日常乳房保養的重要一環,建議40歲過後的女性,每年安排一次檢查,若發現異常時,則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檢查。若影像檢查仍然不排除罹患乳癌的疑慮,就應該再以細胞學檢查及或組織切片檢查確定診斷。假若有乳癌家族病史的人,醫師仍建議20歲過後就應排定定期檢查。

 

◎子宮頸癌:子宮頸癌多發於40~50歲的婦女,因此,建議女性提早在30歲以後,若有性行為,就應每年做1次檢查。陳建志表示,經過多年的衛教宣導過後,「六分鐘護一生」的口號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是真正有落實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比例仍舊有待提升。陳建志強調,預防子宮頸癌的最佳方法,還是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最好的第一層保護。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