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氣血雙補,才不會未老先衰
字體
瀏覽人次:52690 返回列表

血氣要足,才能有好氣色、好活力,對於鐵質缺乏引起的貧血,可以利用中醫「藥食同源」的原理,以吃得巧、吃得好來補血。

文∕盛竹玲

 

中醫認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說明了「氣」與「血」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動力的泉源。當濡養身體的血液不足或品質不良,以致「貧血」時,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外在形貌,還可能使臟腑運作功能失調,而未老先衰。

 

中醫師莊雅惠表示,「貧血」是中醫門診中常見的病症。在台灣,貧血患者中以缺鐵性貧血居多,由於鐵是組成紅血球的重要元素,患者因身體內鐵質儲量耗竭,影響紅血球的生成與成熟,導致紅血球數量減少、變小,致血色素不足。當抽血檢查發現有貧血現象(每百毫升血液中,血色素在12克以下)時,務必進一步找出原因,才能對證治療。

 

女性及老人易貧血

以較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來說,女性在青春正盛的歲月裡,每個月都因「好朋友」來訪而失血,所以特別容易發生這種貧血;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老化,造血與脾胃功能衰退,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貧血問題。唯中老年人在發現有貧血時,最好先鑑別診斷是否有大腸癌胃癌造成出血的可能,以免延誤了治療。

 

莊雅惠指出,中醫講求全人醫學,而人體血液的生成與心、肝、脾、腎都有關,所以治療「貧血」也要從整體來考量。一般來說,「貧血」患者常見的體質有以下幾種:

▋氣血虛弱:人體的血氣調和必須互為助力,才能到達全身各處完成供應養分並帶離廢物的作用。而有氣虛、血虛的人,氣血循環能力不佳,有些是先天體質本來就較虛弱,加上曾經生過重病,或是長時間過度疲勞累積所致,這類型的人體力較差,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臉色蒼白或暗沈、指甲顏色偏白且易斷裂、容易健忘,女性也容易乳房發育不良、月經量少或提早停經等。

 

▋脾胃虛弱:「脾胃者,氣血之母也」,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顧得好,吸收能力強,才能產生足夠的氣血;相反地,如果脾胃虛弱,進而無法好好吸收能夠用於製造血液的營養成分,則人體的氣血就會匱乏,造成貧血病症。這類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嗝氣、腹脹、噁心嘔吐、大便較軟或腹瀉等症狀。

 

▋陰虛燥熱:體內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不足,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燥熱的體質狀態。患者經常覺得身體發熱,容易有面部潮紅、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急躁易怒、睡眠差且多夢、夜間流汗、大便乾硬、小便量少,女性月經提前、色澤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等症狀。

 

吃巧吃好,改善貧血

人的血氣要足,才能有好氣色、好活力,對於鐵質缺乏引起的貧血,可以利用中醫「藥食同源」的原理,以吃得巧、吃得好來補血。可改善貧血的營養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蛋白質:紅血球的構成需要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雞、牛、豬、羊、魚等肉類,以及蛋、奶及其製品、豆類及其製品等。

▋鐵: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羊肉或牛肉等紅肉類,以及芝麻、桑椹、桂圓、黑棗、葡萄乾、胡蘿蔔、髮菜、金針、蓮藕、全穀類、紅糖、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12B6、葉酸:骨髓母細胞的紅芽球在合成、分裂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2及葉酸,才能順利製造出健康的紅血球;維生素B6則是生成血紅素所必要的酵素,也是紅血球造血時不可或缺的物質。這些營養素可以經由廣泛攝取牛肝、豬肝、豬心等動物內臟,以及鮭魚、沙丁魚罐頭、牡蠣、奶類,和燕麥、核桃、柳橙、蘆筍、菠菜中取得。

▋維生素C:人體吃下的鐵質,約僅12成可被腸道吸收,而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芭樂、奇異果、草莓、荷蘭芹、花椰菜、高麗菜、油菜、青椒等。

 

此外,飲食上還要注重均衡原則,且用餐時不要喝茶或咖啡,以免其中的鞣酸及多酚類物質抑制了鐵質的吸收;每天的蛋白質來源,最好有一半以上是容易為人體吸收且含有較多必需胺基酸的動物性蛋白質;葉酸是水溶性,不耐長時間加熱、儲存及加工,所以食物在烹煮時,盡量避免採取久燉或慢熬的方式,同時也要避免酗酒,以免造成葉酸缺乏。

 

傳統中藥材中有助於補血、活血及行血的非常多,例如當歸、阿膠、熟地黃、雞血藤、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川芎……;而黃耆、黨參、甘草等補氣藥,可以增強補血的效果。至於常用的補血方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在諮詢中醫師後使用。

 

 

補血食膳,吃出好氣色

▌補血酸辣湯

材料:蜜黃精15克、褚實子10克、雞血藤 5克、豬肉絲100克;鴨血絲、紅蘿蔔絲、黑木耳、板豆腐絲各70克;蛋1枚、香菜1株;鹽、醬油、白醋、太白粉、香油少許。

作法:

1.、豬肉絲加入醬油及少許太白粉抓勻略醃。

2、中藥材洗淨後,以未經漂白的棉布袋包好,加入適量水浸泡半小時後,加熱煮至水滾轉小火,續煮45分鐘,再取出中藥袋,並把火轉大。

3、加入豬肉絲及鴨血絲、紅蘿蔔絲、黑木耳、板豆腐絲,再以少許太白粉水勾芡,及加入蛋液與調味料攪拌均勻,熄火前灑上香菜末即可。

功效:

這道酸辣湯老少咸宜,可以當作家庭一餐中的湯品,其中,使用的蜜黃精有益腎補精的功效,褚實子則可益氣滋腎、悅顏潤膚,雞血藤有助舒暢筋脈及促進血液循環,搭配富含鐵質的豬肉絲、鴨血絲及黑木耳等,即成一道營養豐富且好喝的補血湯品。

 

▌紅豆紫米粥

材料:紅棗12枚、葛根10克;紫糯米、小米及紅豆各半杯;紅糖少許(四口之家一次的點心份量)。

作法:

1、將紅豆及小米浸水泡4小時,紫糯米泡2小時。

2、將葛根放進棉布袋中包好,把所有食材一起以適量水燉煮約一個半小時,熟透後取出棉布袋,加入紅糖拌勻並略燜即可。

功效:葛根有抗氧化作用,且能營養心肌、降血糖血脂等諸多功效,加上富含鐵質的紅棗、紅豆、紫糯米、紅糖,以及可補脾胃且含有維生素CB12的小米,就是一道適合全家人食用的甜粥。

 

▌補血養肝茶

材料:枸杞10克;黨參、桑椹、密蒙花各6克。

作法:

1、將全部藥材均分成2份,上午及下午各取一份放入保溫杯或燜燒罐中。

2、加入300c.c.沸水,略燜10分鐘後,即可當茶水飲用,喝完可再回沖一次。

功效:枸杞及桑椹都是很好的補血食材,加上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功效的黨參,以及可養肝明目的密蒙花,在補血的同時也兼顧養肝。

 

 

按壓足三里穴,氣血運行更好

貧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經常按摩位於膝蓋外側凹陷處下三寸處的「足三里」穴。

按法:用拇指腹壓穴位點,每5秒後休息1秒,每次按摩3分鐘,每天按摩3次。

「足三里」穴: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通經活絡及補中益氣等諸多功效。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