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養成靈活黃金腦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6/22
瀏覽人次:31947 返回列表

 

文∕蘇逸晴

 

想要打造一個靈活、不健忘的黃金腦,可以從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等方面來努力。

 

誰都希望自己的腦袋靈活、聰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腦袋的靈光度卻很現實的慢慢開始走下坡。根據醫學研究,人的記憶力在20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從30歲開始比較明顯走下坡,所以,才會常有人說,年紀越大越沒辦法讀書,因為怎麼都記不住,這的確是有科學根據的。不過,就算超過了27歲,若能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飲食方法,並搭配活用頭腦的生活態度,相信,養成聰明靈活黃金腦也不是天方夜譚。

 

養生觀念崛起,很多人對飲食都有一套自我的「節制」標準,不能吃太油怕血液混濁、不敢吃太鹹怕腎臟負擔、不能亂酗酒怕傷害肝臟,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亂吃東西可是會對腦部有影響的。

 

營養與腦部的絕妙關係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腦部是主導情緒、調節與控制全身運作最重要的器官,同時也是神經元分布最密集的器官,腦部的重量雖然只有1公斤左右,只占體重2%,但是,大腦卻是極度需要養分的供給,成年人的大腦每天所需要的熱量占總熱量的1820%。所以,吃對東西,才能正常且提供均衡的能量給腦部使用,相反的,若吃錯東西,不但造成腦部營養不足,更直接反映到腦部控制全身的功能與運作。

 

所謂「對的食物」是什麼呢?吳映蓉說,最老生常談但也是最實在的說法就是吃原態食物,而非加工過的食品,3大營養素當然是對腦部運作最有益的動力來源,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

 

●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食、五穀根莖類等澱粉類食物,因為大腦只「吃」葡萄糖,而絕大部分的葡萄糖都是由澱粉轉化而來,所以,倘若因為怕胖而不吃澱粉,反而會讓大腦運作變得比較遲鈍。加上身體會啟動防衛機制,將分解肌肉釋放胺基酸,進一步到肝臟轉換成葡萄糖提供給大腦使用,所以,長期靠不吃澱粉減重的人,不但減掉都是肌肉,也會讓大腦的運作變得比較不靈活。

 

●蛋白質:如我們所吃的魚、肉、豆、蛋、奶,都屬於蛋白質食物,在大腦中有數千億個腦細胞,腦細胞與腦細胞之間的溝通,靠的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遞,這傳遞動作就得靠胺基酸(胺基酸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去執行。飲食中的蛋白質到體內會分解成胺基酸,所以,當蛋白質攝取不夠或吃的蛋白質種類不對,都會造成腦細胞間的神經傳導出狀況,進而出現一些情緒問題,讓大腦的運作不正常。

 

●脂肪:飲食中的脂肪來自於烹飪用的油品,或存在於肉類、魚類、奶類、堅果中的油脂。在大腦細胞構造中的固狀物質,有4050﹪是由脂肪構成的,當我們吃進好的油脂及足夠的量,大腦才能夠好好工作;相反的,若是吃一堆垃圾食物或高油炸食物,當那些油脂進到身體裡面都成為氧化油脂,大腦得到的是劣質油脂,反而造成大腦運作上的負擔。

 

《營養師強推10大健腦食物》

根據國民健康署推動的營養扇型飲食指南,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營養素份量,會根據身高、體重與年齡而有所差異,並依據BMI公式等計算出個人的基礎代謝率,建議每天都必須適當適量攝取6大類基本食物以符合營養所需。吳映蓉強調,每一種食物富含多種營養素,要多元攝取食用,都會對身體有所幫助,在此特別推薦10大健腦活腦食物,讓腦部運作更有活力,並提供正面情緒能量,讓身心都感到健康快樂。

 

●麥片:麥片是早餐的好朋友,既方便又營養,麥片中含有很多幫助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B6,能幫助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讓人有鬥志的「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讓充滿戀愛感覺的「苯乙胺」等。

 

●黃豆:黃豆是一種神奇的食物,可以磨成豆漿、做成豆腐,也可以直接入菜料理。黃豆不但能提供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其中的卵磷脂更是腦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是可以讓頭腦思考保持清晰、有衝勁的神經傳導物質。

 

●鮪魚:鮪魚富含深海魚油EPADHADHA是腦細胞膜合成不可缺少的原料,除此之外,鮪魚含有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所需要的重要營養素,所以,常吃鮪魚不但會讓頭腦更聰明,也會擁有好情緒。

 

●小魚乾:富含鈣質的小魚乾,是神經系統運作或神經傳導物質要釋放時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並含有豐富的精胺酸、鎂、鈣,都有助於一氧化氮的合成,可以幫助增加學習力及記憶力。

 

●菠菜:蔬菜中菠菜的葉酸含量算是高等級食物,研究發現如果體內的葉酸不足,就容易有憂鬱現象,大腦就主管情緒,當情緒憂鬱低落時,大腦就無法好好思考運作,因此,想要讓大腦靈活,情緒管理與調整也很重要。

 

●芭樂:維生素C是身體合成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多巴胺讓我們有自信、快樂的感覺,去甲腎上腺素能產生向上的動力,對於腦袋主宰情緒與行動活力有正向幫助。

 

●黑芝麻:黑芝麻的鈣質含量很高,鈣質除了一般所知提供骨骼發展、骨質提供等重要營養素之外,更是可以讓心情放鬆不可缺少的物質,是一種讓人保持正面情緒的好食物。

 

●葵瓜子:葵瓜子是所有堅果中維生素E含量最高的,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可以保護腦細胞,也富含有鎂,能夠幫助代謝壓力、讓人不焦慮,也讓情緒更正面愉快。

 

●小麥胚芽:小麥胚芽的維生素E含量也很高,這種油溶性抗氧化劑對保護腦部的細胞膜很有幫助,並且也含能幫助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營養素,幫助頭腦充滿運作能量。

 

●低脂奶:研究發現,體內鈣質濃度較低者,比較容易緊張、焦慮、暴躁,對於腦部靈活應用也會受到影響。根據最新飲食指南建議,每天可以喝2杯低脂奶來補充鈣質,除了預防骨質疏鬆,也能維持好情緒。

 

額外補充補腦營養素

除上述10種健腦食物之外,若真的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可以針對個人身體需求,適當補充卵磷脂、維生素B群。卵磷脂是腦細胞膜構造及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平日飲食除了可多吃些黃豆外,老年人若擔心飲食不均衡,可以額外補充卵磷脂,幫助腦部的修補。

 

而維生素B群是神經傳導物質合成重要的營養素,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習慣差,抽煙、喝酒、喝咖啡等,都會消耗身體中所需要的維生素B群,所以,當飲食攝取不足時,也可以額外增加補充,讓腦部更充滿活力。

 

另外,DHA可以讓頭腦更聰明,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魚油,但吳映蓉說,魚油是從魚的身體提煉出來的油,內含EPADHA,有護腦、降血脂,並可對抗身體過敏發炎現象,所以,想多攝取魚油來護腦的確是有其根據。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常被搞混的魚肝油是從魚的肝臟所提煉出來的油,裡面只有高量維生素A,能提高免疫力、增加皮膚與身體代謝,預防乾眼症、夜盲症等,跟魚油的功效不同,至於兩者的攝取量都是根據身體狀況與個人年齡、身高體重不同而有差異,若對用量有疑慮者,還是請教專科醫生比較合適。

 

隨時動動腦延緩退化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要讓腦部維持動力、不健忘,當然隨時動腦是必要的,這裡的動腦可以指的是持續有制度的學習,包括聊天、運動、與人互動的方式。每個人因為年齡增長,會開始出現記憶力或腦力退化等問題,這是屬於正常現象,而且這跟學歷高低無關,端看你怎麼使用頭腦。

 

年輕時,因為長時間的學習,腦部神經比較發達,頭腦活絡也靈光,根據研究,從27歲開始,腦部的記憶力開始出現退化,背誦等方式的記憶常比不上年輕人,但這不代表就不能學習,只是腦部記憶速度比較慢,只要多利用時間反覆的練習,都可以讓這些學習新知刻畫在腦袋之中。

 

由於生活中的頭腦運用是無時無刻的,不要讓腦袋空轉發呆或進行一些無意義的重複活動,都可以避免腦部不運作造成鈍化。邱銘章提醒,每個人的記憶力跟腦力是因人而異,只要抓的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運用一些提示技巧,也可以改善記憶力退化的問題,如利用手機記錄提醒事項、便利貼黏在看得到的地方、提到一件事可以馬上用筆記本記錄下來,並隨時翻閱等,多點勤勞的生活習慣,都可以幫助頭腦維持在良好狀態。

 

生活健腦小訣竅

●看電視:不要以為看電視只會讓變得腦袋遲鈍,要選擇看電視而非讓電視看,挑選動腦的節目,例如推理性質的節目,跟著節目的進行來思考壞人到底是誰,這樣看電視也就是在動腦。

 

●聊天:與人聊天是一個很平常又最容易達到的互動行為,跟他人聊天你必須提供出個人的經驗、思考、判斷及想法,讓兩造雙方的內容產生互動交流。當然,若與他人聊天都只是「嗯、好、是」等這類一字真言,當然就沒讓頭腦運用到的機會啦!

 

●卡拉OK:唱歌是很容易讓人心情放鬆愉快的休閒活動,跟著歌曲節拍、眼睛盯著字幕,嘴巴還要跟著唱,頭腦要管理的事件非常多,當然能夠活腦又健腦。

 

●紙牌、麻將:小賭怡情,利用與朋友相聚的時間來玩一場紙牌或麻將,大家一起聊著天,交談著有意義的內容,腦筋還要動著怎樣才能打出一手好牌,頭、手、耳、口都動到了,果然是老年人心目中最佳的健腦活動。

 

●舞蹈、音樂:很多醫學研究發現,音樂透過耳朵刺激腦部發展,並讓腦部活絡,平時若能有欣賞音樂的習慣,或是直接選擇樂器學習,手腦並用,再加上手舞足蹈的活力,心情好、頭腦自然也好。

 

●園藝、手作:不少中老年人,因為生活步調開始變慢,會選擇比較安靜的活動,園藝與手作就是很不錯的選擇,讓頭腦保持運轉,學習者必須去規畫、思索下一步怎麼執行,也是不讓腦袋偷懶休息的活腦好方法。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2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