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心悸胸悶 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字體
瀏覽人次:58607 返回列表

 

經常心跳異常,心悸胸悶,除了應針對器質性疾病加以治療,抒解壓力、改善促進血液循環等,也都是重要的保健關鍵。

 

 

心悸症狀主要是表現在心跳不正常上,心跳太快,會令人感到身體不適。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陳旺全指出,心慌、過度疲倦、情緒不穩或精神容易緊張,都可能引起心悸不適。

 

壓力大易心悸

 

引起心悸的機轉,主要是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刺激心肌,導致血壓上升,因而產生心悸症狀。發生心悸的原因,除了壓力大、情緒不穩等因素外,也可能和心臟疾病相關,如心肌炎、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臟病,或是本身有器質性疾病,如心肌梗塞、狹心症等;有些人肺活量不足,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會出現心悸症狀。

 

胸悶則和心悸不同,往往可能是因胃食道逆流、胰臟疾病、食道痙攣、肺炎或氣喘等疾病所導致。

 

心悸的症狀表現,陳旺全表示,主要包括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疲倦等;心悸嚴重時,還可能會出現冒冷汗、噁心、想吐的情況。有些人心悸會感到胸悶,往往是主觀意識非常強烈的結果,覺得呼吸費力、困難,上氣不接下氣,好似有大石頭壓在胸口,容易焦慮、憂鬱、恐慌,大多是因壓力太大、自律神經失調所致。

 

中醫對症3處方

若是臉色不好,容易疲勞、口渴,尿液和汗水都多,脈博跳動快速,會心悸氣喘,建議中醫處方可使用「炙甘草湯」。

 

若是身體肥胖,上腹凸出,容易受到驚嚇,睡臥不安,神經過敏,血壓高或是有更年期障礙,可用「柴胡加龍牡湯」來改善。

 

若是身體非常虛弱,早晚都會心悸、胸悶、胸痛,且有頭暈目眩、胃食道逆流情況,則可使用「小建中湯」來調理。

 

生活保健6要點

容易心悸胸悶的人,在日常生活方面,應留意下列6大事項:

不可吃刺激性的食物。

不宜抽菸、喝酒。

不可自行服用藥物。

含咖啡因的茶、咖啡或巧克力等均應避免食用。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生活上自我調整,留意情緒,避免發怒,容易憂鬱、焦慮、睡不好的人,應設法抒解壓力。

 

 

3穴位按摩緩解心悸胸悶

陳旺全推薦適合按摩的3大穴位如下:

支溝穴:位於手背腕關節4根橫指的正中位置。按壓此穴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氧氣的供給量,胸悶心悸自然可獲緩解。

 

神門穴:位於小指下方、掌橫紋上的凹陷處。按壓此穴具有刺激自律神經的作用,可刺激增加副交感神經、減輕交感神經的作用,可舒緩心悸症狀,使血壓穩定。

 

足三里穴:位於膝關節外膝眼下4根橫指處。身體偏虛的人按壓比穴可行陽明經(即胃經),多氣多血,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緩解心悸胸悶的作用。

 

保健3食療茶飲方

針對改善心悸胸悶情況,陳旺全建議下列3道食療茶飲方:

 

◎龍眼茶

材料:龍眼乾20克。

作法:以500c.c.水煎煮20分鐘後,即可飲用湯汁,龍眼肉直接可食。

功效:補血養血。

 

◎紅棗茶飲

材料:去籽紅棗8

作法:

1.將紅棗洗淨,以500c.c.水煎煮20分鐘。

2.飲用煎好的紅棗茶飲,紅棗也可以食用。

功效:具養胃護心的功效。

 

◎牛奶百合飲

材料:百合50克、牛奶200c.c.(也可用豆漿替代)。

作法:

1.將百合清洗乾淨,蒸熟備用。

2.蒸好的百合與200c.c.牛奶一起打成汁後,即可飲用。

功效:安神,改善心悸胸悶症狀。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7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