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常春月刊>509期
文/張金堅、潘子明
「放屁」自古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不雅名詞,北宋一代文豪蘇東坡與其好友佛印禪師曾有一段對話與「屁事」有關,當時有一天蘇東坡學禪有悟,欣喜之餘,揮毫寫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贈與佛印,然佛印卻批了二字「放屁」,東坡心有不甘,僱船渡江欲與佛印理論,豈知,佛印又在門口貼了二行對句「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使蘇東坡盡失顏面。而後清朝乾隆年間,大學士紀曉嵐亦曾說過:「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連環屁又響又臭。」可見屁事雖不雅,卻難避談,嚴格而言,放屁是一種正常生理狀態,亦可作為身體狀況改變的一種警訊。
放屁英文叫「Fart」,而口語為「破壞氣氛」(Break wind),醫學上稱為「腸氣通道」或「排氣」(Flatus passage),腸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甲烷,而這些氣體是無臭無味的,而排氣及糞便的臭味則與硫化氫及硫化物有關。我們正常健康人每天排氣的次數大約6次至20次左右,一天總排氣量大約從480c.c.至1500c.c.左右。根據2014年由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消化道專家Dr.Aziproz等人,在《Gut醫學期刊》證實,在「放屁過多」的組別平均每天排氣21次,遠高於健康對照組平均8次,而導致差異的核心並不只是飲食結構,而是腸道中「產氣菌群」的比率異常上升。
另外,更重要在2024年12月,丹麥學者專家H.Roager等人在《Nature Microbilogy》的著名醫學期刊,亦證實放屁的頻率、氣味與強度,背後的因素不只是飲食的差異,而是「腸道環境與菌群代謝的濃度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換句話說,你肚子裡那一股氣,是你的腸道菌群失衡,可見腸道菌群的內容與種類是腸道健康的「可嗅化指標」,本文將詳細闡述「放屁」與「腸道健康」的關係。
腸氣的來源
❶主要來自於進食時吞嚥過多氣體。平常我們吞口水或進食的時候,嚥下去的氣體雖然可由打嗝方法排出,還是會有很多氣體下行至小腸及大腸;精神緊張時會不自覺嚥口水,也會嚥下很多空氣。另外,不合適的假牙在進食時,也會無緣無故吞嚥下許多氣體。
❷來自細菌發酵大腸中沒有消化的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在小腸中沒有被完全消化,就不能被吸收,就會下行到大腸,此時,細菌便會利用這些未消化的養分生長繁殖,而大量產生氣體,這些氣體大部分都是無臭的。
屁的臭味主要來自於食物中的多醣類與蛋白質,受到大腸內的細菌發酵分解後所產生出來的硫化氫(H2S)、氨(NH3)、靛基質(吲哚,indole)、糞臭素、揮發性胺以及揮發性脂肪酸等,其中尤其是硫化氫,雖然其含量極少,卻是最臭的氣體。
此外,由於蛋白質加熱變性後較易產生氫硫鍵,因此,當吃下大量的油炸食物、燒烤肉類、煮蛋或滷蛋,經常會造成臭屁,引起周遭人士的側目;若飲食中又加入雜七雜八的調味料,如:生蔥、洋蔥、生薑、韭菜、生蒜,則排出的臭氣真會令人聞之卻步。
為何放屁會響?
肛門括約肌主要功能是防止糞便的滲漏,當在排便時肛門括約肌會全力張開,但在放屁時其僅放鬆一點;而一旦個人在用力放屁時,就會使肛門黏膜振動,而發出較大響聲。屁聲大小則取決於排屁速度以及屁容量,老年人之所以排屁較多次,主要是由於其肛門括約肌因老化而變得較為鬆弛。另外有下列狀況發生時,亦會產氣放屁而且味道比較特殊如:
❶嚴重腸胃蠕動及消化功能不良,造成腸內有害細菌繁殖,尤其是厭氧菌的孳生,大量發酵產氣;
❷當消化道出血造成血液積滯在胃腸道中,胃酸及腸道細菌會將血液分解,此時放屁會有一種腥臭味,而且糞便會像柏油般黑黑黏黏的形狀;
❸腸道內有細菌感染時,由於腸黏膜受到細菌毒素的破壞,除了放屁有惡臭味外,大便也會排出剝落的壞死黏膜上皮細胞,臨床上的症狀經常合併有腸絞痛、裏急後重(tenesmus),甚至發燒的情形;
❹當腸胃道有惡性腫瘤時,因為癌組織糜爛、剝落、出血,再加上細菌的分解發酵作用,放出的屁也會帶有腐肉或腥臭味。
一旦有這些狀況存在,而且有一段時間的話,必須特別警覺。(如圖一及圖二)
多屁一族除了吃錯食物外,腸道菌群不對是主因
根據2014年《Gut》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正常放屁的健康族群與放屁較多族群吃了一般正常飲食或吃較多發酵食品(即所謂挑戰飲食),其放屁頻率、胃脹氣、腸脹氣及整個腹部脹氣或腹部病痛的比率,均證實放屁頻率較多的族群或吃產氣較多的飲食(即所謂挑戰飲食),其上述發生症狀的比例均較高,至於腸的舒適程度,當然放屁頻率較低的健康族群及吃一般正常基礎飲食的滿意度比例較高。(如圖三)另外在《Gut》這篇期刊還發現,放屁多的人其腸道中普遍存在以下特徵:
◎擬桿菌屬(如 Bacteroides ovatus、B. uniformis)顯著增多。
◎沃氏嗜膽菌 (Bilophila wadsworthia)豐富度(abundance)高,與高硫、強臭氣體生成顯著相關。
◎蛋白質代謝增強型菌群活躍,產物包括氨氣、吲哚(indol)、硫化氫,均為臭氣核心來源。
總而言之,雖然吃的食物種類會影響放屁,但體內腸道的菌群與食物之互動,造成如上三種特徵的菌群變化,這些變化的菌群進而產生腸氣或放屁。
為什麼你的屁比別人臭?腸道酸鹼值與在腸道通過時間是關鍵
「有的人放屁多但不臭,有的人卻一發不可收拾。」2024年《Nature Microbiology》的另一項重要發現揭示了這個問題的根源:腸道生理環境(如酸鹼值、濕度、通過時間)是決定「放屁氣味強度」的重要關鍵。
研究團隊使用「智慧藥丸」(Smart Pill,智慧藥丸是指藥丸內裝置微型感測器,能自主在患者體內釋放藥物,亦能透過信號的回饋給患者的一種藥劑釋放裝置。其為一種微小精細藥丸,包括醫工及藥物控制釋放系統,主要應用在食道、胃及大、小腸)隨時追蹤腸道內環境,發現如下規律:
◎腸道酸鹼值偏鹼性:細菌發酵偏向蛋白質代謝,則會進而產生更多氨氣、吲哚、硫化物,導致臭味增強。
◎腸道通過時間越長(排便延遲):食物殘渣在腸道中「停留」更久,使厭氧發酵強烈,造成毒性氣體增加。
◎大便越乾硬、排便越少:表示菌群代謝過程異常、腸道運動遲滯,氣體積聚愈嚴重。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便秘、大腸激躁症候群患者往往是「放屁重災區」,不是因為吃得不對,而是腸道環境的菌群不對,因而「陷入沉默發酵」,最後「臭氣沖天、屁聲隆隆」。
不只是氣味問題,放屁異常可能是慢性病前兆
放屁雖然尷尬,卻往往被忽視。但實際上,頻繁放屁、惡臭排氣,可能是慢性疾病,甚至代謝症候群的預警信號。
研究顯示:
◎腸道菌群中高蛋白發酵菌群過多,易誘發結腸炎、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 LGS)、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
◎吲哚(indol)、對甲酚(ρ-cresol)等代謝氣體,可透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影響神經系統,導致腦霧、焦慮、失眠等問題;
◎腸道氣體積聚可壓迫腸壁,干擾營養吸收與腸道蠕動,增加脹氣、腹痛、便秘、腹瀉交替等腸道綜合症風險。
更關鍵的是在《Nature Microbiology》之論文中特別指出:「放屁組成與血清發炎因子濃度呈顯著相關。」換句話說,你的「氣體排放」程度,可能與全身慢性發炎息息相關,如果你的「氣」不是偶爾而是常態,那可能不只是飲食問題,而是因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而在「低聲哭泣」。
如何判斷你的放屁是否屬於危險信號?
如何區分「正常放屁」與「異常放屁」?你可以依下例幾個參數自我評估(表一):
此外,如果你還伴隨便秘/腹瀉交替、睡眠障礙、腸鳴、口臭、舌苔厚膩、情緒易怒等表現,很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腸道健康出了問題。
你不僅是排氣多體質,而是腸道在呼救
我們每個人肚子裏都藏著一個「微型發酵工廠」,每天吃進去的食物,不僅餵飽自己,也在餵養萬億數目的微生物菌群。放屁不是偶發事件,而是菌群代謝的副產品,而且其多寡、氣味、強度,是反映你腸道生態的真實性。
這些研究共同證實了放屁是成為新的「腸道健康生物標誌物」,其不是尷尬的廢氣,而是一種「可以被解讀」的健康線索。下次有人放屁別急著躲開,也許他腸道裏的「通報器」剛剛拉響,而你若總是放屁多、屁太臭,不妨先別怪食物,先問問你的腸道的微生菌群是否出了問題。
臺灣本土所進行的相關研究
副乾酪乳桿菌副乾酪亞種 (Lacto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NTU 101 (簡稱NTU 101) 是一株本土分離之乳酸菌,具有多種健康有益作用。在去年(2024年)在J.Sci Food Agric的論文中指出,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人體臨床試驗中研究了 NTU 101 產品 Vigiis 101-LAB 對健康人的腸道微生物群調節作用。Vigiis 101-LAB 在試驗的第4周和第6周顯著調節人體腸道菌群(anosim 分析,P=0.001),也顯著改善了受試者的蠕動(P=0.003)並縮短了受試者的排便間隔。
腸道菌群的變化與受試者的排便間隔(P=0.009) 和糞便形狀(P = 0.001)顯著吻合。其結果顯示:Vigiis 101-LAB 透過改善蠕動和糞便質量來促進人體腸道健康,Vigiis 101-LAB 的腸道調節作用隨後,提高了維生素B7、維生素K、嘧啶 (pyrimidine) 和嘌呤(purine)生物合成途徑的豐富度(abundance)。Vigiis 101-LAB 可能通過嘌呤途徑促進蠕動,並可能對伴有便秘的大腸激躁症候群提供預防的功能。
如何避免頻繁放屁?
放屁頻率因人而異,但如果你覺得放屁量與平時感受差異很大,可能是健康出現狀況,須多加留意,例如消化系統出狀況,可能是消化不良、食物不耐症或腸道疾病的徵兆;或是缺乏消化酵素,導致食物在腸胃道中吸收不良,進而引起腸道菌叢失衡,這些狀況都很需要及時調整飲食和進一步的健康管理。
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放慢吃飯速度,避免狼吞虎嚥或邊吃東西邊說話。減少咀嚼口香糖,或避免配戴不適合的假牙,因為這些行為都可能會讓你不知不覺吞入空氣。當然,別忘養成良好排便習慣,能避免便秘,減少糞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還能減少臭屁的產生。
❷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或飲品
避免過量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大蒜和十字花科蔬菜等食物。少喝氣泡性飲料,如啤酒、汽水、氣泡水等飲品。試著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了解哪些食物容易讓你增加排氣量,並在下次稍微避開或減少攝取。(如圖四)
❸均衡飲食保持腸胃道健康
保持均衡多樣化的飲食,避免過度攝取單一類型食物,足量但不過量的膳食纖維和水分,並適度補充消化酵素,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另外有些消氣食物,包括:白蘿蔔、紅蘿蔔、牛蒡、白芝麻、黑芝麻、海蜇、橘皮,可以酌量使用,橘皮洗淨切絲,再用烤箱烤乾,拿少許加水煮沸或泡成茶水,亦有消氣功效。
❹選用有效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效是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透過長期補充讓好菌定殖於腸道,建立良好的菌叢生態,當你擁有健康的消化道,就有助於緩解一直放屁的困擾。(如圖五)
結語
總之,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態,它在大腸內產氣,可能來自吞食時吸入的空氣,吃進的食物內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被細菌發酵產氣,及腸道蠕動不正常,這些可以從上述四種方式尋求改善。但有時有嚴重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或腸道內細菌感染,甚至有惡性腫瘤時,亦會造成排氣頻率增加,放屁的味道如有明顯改變,不能等閒視之,務必要提高警覺心及早就醫諮詢,以免延誤造成生命危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張金堅:有夢最美嗎?談睡眠與做夢的關係
.張金堅、潘子明:腸道菌群平衡,身體健康 研究:常喝咖啡,腸道好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