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慢性疼痛成文明病!中醫師揭解方:規律運動+預防醫學才是治本之道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8/18
瀏覽人次:4992 返回列表

台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再加上年輕世代長時間久坐、壓力過大,疼痛正悄然成為跨世代的文明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有高達六至七成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雖未罹患重大疾病,卻長期受到疲憊、肌肉緊繃、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困擾影響,尤其是藍領族群、女性與中高齡者比例最高。

 

慢性疼痛的定義

中醫師李威毅指出,無論是久坐的上班族、銀髮長輩,甚至熱愛健身的人,都可能深受慢性疼痛困擾。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凡是持續或反覆超過三個月的疼痛,皆被歸類為「慢性疼痛」。目前全球約有16億成年人受其影響,對社會與醫療體系造成龐大挑戰。

 

慢性疼痛在久坐族群與高齡者身上更為常見。研究顯示,每日靜坐超過6小時,慢性背痛的風險將增加33%;而在高齡者中,慢性疼痛的盛行率更高達4060%,並常伴隨神經痛與全身不適,不僅嚴重干擾生活品質,也進一步加重心理與情緒壓力。

 

透過正確運動緩解疼痛

李威毅表示,只要透過中度運動,就可降低背痛與腦部灰質損失,然而許多人嘗試運動,但卻發現怎麼會愈動愈痛;其實並非運動方式錯誤,而是身體尚未準備好。因此,如果你想透過去健身房運動來緩解疼痛不適,一定要操作正確,如果能請專業人士指導是最理想的。

 

另外,中高年齡層的肌力是維持行動力與獨立性的關鍵。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逐年流失,容易導致關節不穩、跌倒風險增加,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透過適度的重量訓練與肌力訓練,不僅能延緩肌少症,還能改善平衡感與骨骼健康,減少跌倒與骨折的機率。對中高齡者來說,健身並非追求外型,而是維持體能、延續生活品質的核心。

 

止痛是治標,不再痛才是治本

李威毅強調,中醫的核心理念不僅是「止痛」,更重要的是「不再痛」。針灸雖能暫時緩解不適,但他更希望帶給患者長遠的改善。因此,除了針灸與藥方,他還會為患者設計「回家功課」——例如開立運動處方,並建議透過專業教練進行功能性訓練,強化核心肌群、調整站姿與日常習慣。唯有將這些動作落實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從源頭解決疼痛問題。

 

他也指出,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甚至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再搭配中醫調理,不僅能改善關節疼痛,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然而,比起「治療已發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疾病發生前就預防」。因此,他持續以預防醫學為核心,並結合現代科技、運動醫學與中醫專業,期盼推動全民養成運動習慣,為健康奠定長遠基礎。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肩頸左側疼痛恐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揭「非典型症狀」:真的很多人都忽略了
· 關節炎「5大致病因」曝!遺傳也是其中之一 醫提醒:3種食物恐讓關節更痛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