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紅肉傷心,肉鹼是兇手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4/21
瀏覽人次:23412 返回列表

來自於/《自然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為了健康,醫界都提醒民眾少吃牛排、培根以及絞肉等紅肉,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很多人還是很難抗拒紅肉的美味誘惑。根據刊登在《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紅肉之所以會損害心臟,主要是因為紅肉中所含的肉鹼所導致,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少吃紅肉,若是偶爾吃,最好可以配合益生菌,減少把紅肉轉化成有害物質的壞菌。

 

這是由克里夫蘭醫院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在以老鼠及人類所做的實驗發現,腸道的細菌會吃掉紅肉中所含的肉鹼,並把肉鹼分解成氣體,在肝臟轉化成「氧化三甲胺(TMAO)」化學成分,氧化三甲胺會顯著影響膽固醇的代謝,並使得膽固醇不斷累積,進而使血管發生脂肪堆積,才容易導致

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表示,由研究顯示,應該少吃紅肉來降低血管被脂肪堆積的機會,但他們也建議,民眾也可以藉由補充益生菌來保護心血管。而根據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中,英國牛津大學進行的研究則指出,想要保護心血管,最好餐餐養成多吃蔬果、少吃肉的習慣,如此將可使罹患心臟病的機率降低3成以上。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觀察近4萬位英國民眾的生活飲食長達11年,將吃素和吃葷的民眾分成兩組進行對照,其中吃素者約占受測者的1/3,研究期間,素食者只有出現1235例心臟病例,其中169人死亡、近千人住院,但相較於肉食者的對照組,患心臟疾病的機率整整少了32%,且素食者也很少人患糖尿病BMI指數較低。

 

分析顯示,三餐都會吃肉的人,總膽固醇平均為222mg/dl,平均較素食者高出10%,而且肉食者的血壓收縮壓也比較高,研究人員表示,飲食中的加工紅肉除了含有血基質鐵、飽和脂肪、鈉、亞硝酸鹽等成分,這些成分都是被認為易導致慢性疾病,而且肉需要高溫烹煮,高溫烹煮易使食物釋放出有毒及致癌物質,若能多吃蔬果等高纖維食物,可以使這些有害物質降低。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2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