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補對營養 不怕化療副作用
字體
發佈日期:2018/04/08
瀏覽人次:37522 返回列表

 

文∕陳詠怡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國人罹癌人口持續攀升,癌症已長達33年蟬聯10大死因首位。癌症治療的選項中,又以放化療帶給患者的噁心、嘔吐與食慾不振等副作用,造成病人身心的負擔。國外有研究調查指出,有8成的癌症治療患者,常因營養失調被迫中止治療,因此,癌患的營養照護,扮演著成功抗癌的重要推手。

 

放化療造成身體不適

 

  • 黏膜組織受損
  • 榮新診所營養師林容安指出,因放射線會破壞DNA的合成,影響治療週邊組織的細胞分裂,容易造成黏膜受損,但化療則不一定。若發生在頭頸部,就容易造成頭頸部位黏膜受損,如口腔黏膜、鼻腔黏膜;有些則是會萎縮,如食道狹窄會影響進食。若放療部位靠近腹腔,可能會導致腸道發炎,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雖然可以進食,但消化吸收會出問題,所以,做放療也會影響食慾。
  • 味覺受影響
  • 化療方面,無論是口服藥物或施打靜脈注射,都是全身性的,會影響到全身的系統。所以,化療發生的副作用,通常會是整體的,例如容易覺得噁心、會出現嘔吐感、味覺改變等,有些患者吃東西時會有局部味覺的改變,有些吃起來不酸的食物,患者卻覺得很酸;有些人是吃東西沒味道。化療期間,各種局部或完全味覺喪失都有可能發生。
  •  
  • 掉髮問題
  • 掉髮幾乎是化療患者必經的過程,但掉髮的程度因人而異,並不是每一位接受化療的人,都會出現嚴重的掉髮。林容安表示,由於化療藥物不是只鎖定腫瘤組織而是全身性的,所以,治療期間也會使身體的正常細胞快速替換。像骨髓(與紅血球白血球製造有關)、毛囊(與掉髮有關)、消化道(口腔∕食道∕腸胃)黏膜都會連帶受損。
  •  
  • 腸胃道症狀
  • 化療期間,食道、胃部或小腸比較容易會發炎,進食的時候會脹氣或拉肚子或蠕動變差等,一旦影響進食,就會有營養不良、體力變差等問題。

 

治療期間營養補充原則

  • 前期
  • 有些高風險飲食會好發的癌症,可以先了解哪些是高風險食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燒烤類、醃漬食品、加工肉類、紅肉等,這些食物容易致癌,因此,在接受化療前,就可先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規律吃三餐並注重均衡,治療前不需刻意增重或減重,保持好體重與體力即可。
  •  
  • 中期
  • 罹癌後患者在治療中期不宜強調要攝取大量的纖維質,這段期間的營養需求,就是先有充足的熱量、蛋白質,再來是其他如蔬菜及特殊的營養素或胺基酸的補充。
  •  
  • 後期
  • 治療後則回歸到正常的均衡飲食,並鼓勵病患活動身體,做一些促進體能的活動。
  •  

癌後補充營養成分

 

醣類

醣類是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為了讓身體有效利用蛋白質,體內必須要有充足的熱量,否則身體會利用體內儲存的蛋白質來作為能量來源,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或產生癌症惡化的危險。胃口嚴重不佳的情形下,可以喝果汁、吃甜點,甚至以冰淇淋作為熱量來源。

 

蛋白質

治療期間,身體需要修補、重建組織和維持免疫力,所以,必須額外補充蛋白質。蛋白質的來源包含豆類與其製品、雞蛋、肉類(魚、雞、豬、牛),紅肉味道較強烈,建議以白肉為主。蛋白質補充時建議烹調成偏軟、絞碎等,容易消化吸收的形式。

 

麩醯胺酸

麩醯胺酸是與黏膜修補有關的胺基酸,常被誤解為抗癌營養品。事實上麩醯胺酸並沒有抗癌的作用,但卻是黏膜細胞再生與修復的重要營養成分。因此,針對黏膜的破損、消化道發炎,麩醯胺酸的攝取顯得格外重要,麩醯胺酸的來源,則可從所有蛋白質食物中獲得。

 

葉酸

葉酸是維生素B群之一,是DNA合成所必需的營養素,普遍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確保葉酸的攝取充足,有助於體內受損細胞修復。


維生素B

放化療會使體內維生素的代謝產生異常,因此,特別需要從飲食中充分攝取。維生素B群普遍存在於肉類、雞蛋和全穀類(糙米、胚芽米)、牛奶或動物肝臟中,建議食物的來源要多元化,而雞蛋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除了本身富含B群,也有微量元素鐵和硫化物質。

 

鐵質

部分化療藥物可能引起鐵質吸收不良或血紅素下降,建議可透過攝取牛肉來補充,健康人且無缺鐵性貧血狀態下,每日紅肉建議攝取要在70g以下(大約2兩肉)。僅部分癌症治療、手術切除或部分藥物會引起鐵質缺乏,請參照醫師提醒另作補充。

 

鈣質

部分化療藥物可能引起鈣質吸收不良,若病患對乳製品沒有消化不良(脹氣、腹瀉)的問題,建議可透過牛奶補充鈣質。但若患者本身有乳醣不耐症的情況,則可吃豆腐、芝麻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僅部分癌症治療、手術切除或部分藥物會引起鈣質缺乏,請參照醫師提醒另作補充。

 

缺乏鋅離子可能是味覺喪失的原因之一,部分人可透過鋅離子的補充,改善部分味覺,並且鋅與免疫力蛋白的製造有關。鋅富含於海鮮(牡蠣、蛤蜊)、一般肉類與南瓜、南瓜子中。僅部分癌症治療、手術切除或部分藥物會引起礦物質鋅的缺乏,請參照醫師提醒另作補充。

 

魚油

 

魚油對於腸胃癌的治療可能有益但未證實,對於其他癌症則無充分證據顯示有幫助。但魚油比起其他脂肪酸,有改善發炎情形的功效,建議病患可多選擇魚肉為蛋白質來源,可補充蛋白質並攝取適量魚油。

 

 

什錦鹹稀飯

 

材料:白飯半碗、五穀米飯半碗、瘦豬絞肉2兩、雞蛋1顆、鹽12茶匙、水1碗、蔥。

 

作法:

 

1.將米飯放入煮開的水中,攪拌煮成粥。

2.粥滾後再加入豬絞肉與雞蛋,攪散煮熟。

3.最後放入鹽調味。

 

蛋蒸雞肉餅

 材料:去皮雞絞肉3兩、中筋麵粉2大匙、紅蘿蔔丁30g、雞蛋1顆、鹽少許、植物油1大匙。

 作法:

 1.將絞肉、雞蛋、麵粉攪拌均勻,加入蘿蔔丁。

 2.將肉團分為約130g的小肉球。

 3.鍋中植物油小火加溫,放入肉球壓扁為肉餅,雙面煎至淺黃且確定煎熟後撈起。肉丸也可直接以電鍋蒸熟,放入醬油或高湯調味。

 

小米雞湯

 材料:小米(生)2湯匙、大雞腿1支、水3碗、鹽少許。

 作法:

 1.按照傳統燉雞方式,將小米與雞肉一同放入鍋中燉熟。

 2.將雞肉燉爛、小米煮開,但要配合病患進食情形,建議放涼後再食用。

 3.若胃口允許,建議連同燉爛的雞肉一起食用。

 

柴魚菠菜湯

 材料:菠菜100g、豆腐50g、柴魚片1湯匙、水200cc、少量味噌。

 作法:

 1.菠菜切斷、豆腐切小塊。

 2.將水煮滾後放入少許味噌和柴魚片。

 3.放入菠菜及豆腐煮熟。

 

蛤蜊蒸蛋

 材料:蛤蜊23顆、海帶芽少許、雞蛋1顆、鹽少許。

 作法:

 1.蛤蜊洗淨泡水、吐沙。

 2.海帶芽泡軟。

 3.雞蛋打散放入容器中,放入蛤蜊與海帶芽。

 4.蓋上鍋蓋以電鍋蒸熟。

 

牛肉水餃

 材料:瘦牛絞肉34兩、蔥0.5支、高麗菜100g、雞蛋1顆、水餃皮10片、太白粉1大匙、鹽少許。

 作法:

 1.將絞肉、雞蛋、太白粉攪拌均勻。

 2.高麗菜與蔥切細末加入,做成水餃餡。

 3.包成水餃後,可放入蔬菜湯、雞湯中或熱水中滾煮,放涼後食用。

 

芝麻麥片糊

 材料:有機芝麻粉2大匙、燕麥12大匙、砂糖1茶匙、熱開水100c.c.

 作法:

 1.將芝麻粉、麥片放入杯中,以熱水沖泡。

 2.若要增加濃稠口感,可以鍋煮、電鍋蒸煮或微波加熱。

 

醬燒鮭魚

 材料:鮭魚120g、鹽少許、橄欖油2茶匙、醬油1大匙、水或高湯12杯。

 作法:

 1.橄欖油放入鍋中小火熱鍋。

 2.鮭魚抹鹽放入鍋中,小火慢煎至兩面熟。

 3.淋上醬油與高湯後小火煮滾入味後盛起。

 4.一般烹調魚會放大蒜、蔥段或生辣椒,但應按病患味覺可接受程度調味,太過刺激的調味料少用。

 

 南瓜雞丁

 材料:雞里肌2兩、去籽南瓜肉200g、洋蔥半顆、植物油2茶匙、蔥段適量、醬油少許。

 作法:

 1.南瓜滾刀與雞里肌同大小,電鍋蒸熟。

 2.洋蔥切段清炒,半熟後加入雞肉炒熟。

 3.加入蒸熟南瓜塊與蔥段、醬油拌炒,確認所有食材熟透。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9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