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年節胖一圈!運動「冒4跡象」恐是極限了 7個問題自測風險
字體
發佈日期:2023/01/28
瀏覽人次:3326 返回列表

 

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急診每天面對各式意外狀況,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最為緊急,因為其他器官發生問題,都有一段時間可緩衝,心臟卻會在幾分鐘內出現戲劇性變化,與大部分猝死事件最為相關。

 

心跳驟停 10分鐘內搶救回來機率較高

 

雖然運動可促進健康,但須衡量個人狀況及環境,當身體有一些狀況,像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夠、中年以上,或是天氣急劇變化,對自己的評估要愈保守愈好,不適合運動的時候,有權利說「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郭鐘太指出,心跳驟停在10分鐘內搶救回來的機率較高,若第一張骨牌倒下,便會引發一連串無法挽回的遺憾。

 

 

送醫不治男多於女 與1因素有關

 

根據統計,急性心肌梗塞來不及送醫而不治的病人,男多於女,分析可能與社會文化要求男性要堅強有關,雖然教育鼓勵大家堅持到底,不過也應有踩煞車機制,運動應回歸個人狀態,自覺到達臨界點,不強迫過度身體負荷也是一種合理選擇。

 

不過,有些人喜歡挑戰運動極限,但健康不只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家人負責。郭鐘太強調,身體素質的訓練相當重要,也能透過運動累積年老後的生理儲備性,但並非每個人都一樣,超過臨界線,可能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有些受損可復原,但萬一不能復原,往往都是人生遺憾。

 

 

身體活動簡易自我評量表

 

除了自身的煞車板以外,更應建立社會文化的煞車板,避免因群體壓力,造成個體對自身的錯誤身體使用。一旦進入急救或醫療流程,往往都是超過臨界線的第二道關卡,而第二道關卡的不確定性更大,例如不見得現場有急救設備或是某些醫療或場域限制,這些問題都可能面對更大的身體風險。

 

身體活動簡易自我評量表(適用於1569歲)

問題

1.醫師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師建議的運動?

 

 

2.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悶的感覺?

 

 

3.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悶的情況?

 

 

4.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

 

 

5.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

 

 

6.您是否有因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醫師處方)?

 

 

7.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

 

 

評估方式:

.勾選1個「是」以上,增加活動量或做體能測定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

.所有問題都答「否」,先做體能測定評估,繼而規畫增加活動量的方法。

.有下列狀況請暫緩增加活動量:感冒、發燒、懷孕。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網站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1&pid=9777

 

延伸閱讀:
·心悸、容易累都是警訊!醫點名「4類人」猝死機率高 3成不知道自己很危險
·專家認證「每天1動作」助減肥、抵抗零食誘惑! 還能改善睡眠品質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