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跟著做,擺脫暈車困擾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2/24
瀏覽人次:37369 返回列表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造成暈車的程度也有差異。跟著醫師建議的方式做,來改善暈車的症狀,擺脫痛苦的暈車困擾。

 

為什麼每次走山路都會暈車?」、「我連搭公車上班也會暈車,還會暈到嘔吐!」、「想到要搭船、搭飛機去玩,怕暈船、暈機,就打消念頭??」這些都是會暈車、暈機、暈船者的想法,為什麼有人會暈,有人卻不會呢?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陳柏臣解釋,暈車跟人體的前庭平衡器官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前庭是掌管人類維持平衡功能的重要器官,當車子啟動、晃動或行進時,前庭器官就會接受到刺激。若前庭功能出現失衡時,就會引起植物神經的功能紊亂,而植物神經則對胃腸平滑肌的蠕動有支配作用,若是植物神經功能出現紊亂,會造成胃腸平滑肌的痙攣或逆蠕動,從而出現嘔吐症狀。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像是乘坐交通工具旋轉或轉彎時、汽車啟動或加減速剎車時、船舶晃動或顛簸時,以及電梯和飛機升降時,只要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耐受性超過了致暈的範圍,就會出現「動暈症」,而暈車、暈船、暈機可稱之為「暈動病」。

 

暈動病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的出冷汗、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暈車、暈船除了和人體的個體差異外,還與每個人的前庭平衡感受器有關。每個人的致暈範圍都不太相同,除了與遺傳有關外,也與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相關。此外,有些人的胃內壁上有一些感受器,在汽車運動時,這些感受器會受到牽拉,導致胃腸平滑肌逆蠕動而出現嘔吐。

 

4個族群最容易暈車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造成暈車的程度也有差異。容易暈車的類型有哪些呢?陳柏臣表示,大概可以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第一類·小孩子

由於幼童的前庭功能正值發育階段,大約要到16歲左右,才會開始變得成熟,所以,幼童的暈車症狀通常比成人明顯,也更為普遍。

◆第二類·內耳平衡系統敏感的人

有些人天生的內耳前庭和半規管本來就比較敏感,而這些器官又是掌管身體平衡,因此,容易出現暈車症狀。
 

◆第三類·身體狀況不適的人

若有睡眠不足、血糖低、氧氣不足、身體虛弱、精神焦慮、腸胃不適或懷孕等特殊生理症狀時,也較容易產生暈車症狀。
 

◆第四類·乘坐後座的乘客

乘客容易暈車,但就算路程再顛簸,駕駛依然安然無恙,這其實就跟暈車的成因有很大的關係。當車子向右轉的時候,後座乘客的內耳會感受到右轉的變化,但視覺不若前座駕駛較能察覺右轉時的景物變化,當兩種訊息不一致,就可能造成腦部資料庫的混亂,進而引發暈車。
 

所以,體質容易暈車的人應盡量選擇前座,至於後座乘客則要設法減少頭部搖晃震盪(或是以ㄇ字型靠枕加強頭部的固定);若是要服用暈車藥,就要符合使用量,也可操作治療眩暈的相關復健,來降低暈車的影響。
 

改善暈車5方法

有暈車狀況的人,通常旅途中也會有暈船甚至暈機的問題,這些「暈病」從醫學上解釋則統稱是「暈動病」。雖然此症狀不屬疑難雜症,但症狀出現仍是非常痛苦難受。陳柏臣推薦下列方式來改善暈車的症狀,同時也建議會暈車的人在搭車之前,不要攝取過油及甜食,平日也要多多運動,培養強健體魄。
 

◆方法吃暈車藥

可以到藥局或是相關醫院看診,經由醫師的指示後服用合宜的劑量,暈車藥通常是在上車前的10∼15分鐘吞服即可。但若是行程長達2小時以上,可能中途還是需要再追加服用,依然要按照醫師的指示,以免引起口乾、胃酸等副作用

◆方法抹涼膏(油)

老一輩對於會暈車的人,建議在乘車途中可將提神用的的涼膏(油),擦在太陽穴(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上方)或是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是滴2滴於肚臍眼的地方,以紓解和緩暈車的症狀。

◆方法3·嗅聞嫩薑、桔皮或食醋

在行駛途中,可將鮮薑片拿在手中,當有暈車感出現時,就放在鼻孔下嗅聞,讓薑中的辛辣味吸入鼻中;或是將薑片貼在肚臍上,因為生薑具有解毒、止吐效用,所以,生吃薑片、喝薑汁或口含薑糖,對暈車症狀效果佳。

跟新鮮薑片有相同療效的是「新鮮桔子皮」,將皮對折後對準兩鼻孔並用兩手指擠壓,於乘車前1小時使用,使皮中芳香味的汁氣噴射至鼻孔內,持續吸入約10餘次。多準備幾片新鮮桔子皮,在乘車途中隨時可以吸聞。此外,在乘車前喝1杯加醋的溫開水,暈車症狀就會比較緩解。
 

◆方法4·掐掐穴位

當出現暈車症狀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掐在內關穴(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約二橫指,二筋之間);或是按壓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來減輕暈車症狀造成的不適感。
 

◆方法5·充足睡眠、調適心情

雖然暈車藥可以直接緩解暈車的症狀,但是尚無法徹底根治症狀。乘車之前要先擁有充足的睡眠,飲食上則採7分飽、少吃油膩食品。在車上避免閱讀或一直在意會暈車這件事,可以透過跟別人聊天來分散注意力,如果旅程允許,直接睡著也是不錯的方法。

 

預防暈車8注意

其實暈車並不是真正的疾病,僅可說是身體的器官對超限刺激的應急反應,為了減少暈車帶來的不適感,陳柏臣提醒注意以下幾點:

 

1.乘車、船、飛機之前,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吃油膩食物,並且提早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
 

2.旅遊之前,要有充足的睡眠,以防止身體過度疲勞。
 

3.旅程中盡量避免走迂迴的山路,或是過於搖擺的車廂,應選擇平地路線行走。座位要選擇前排、通風良好的位置,讓雙眼可以直視前方的道路,不要盯著窗外看一閃而過的景物。
 

4.旅程中在車內,要將背部緊靠著車子椅背,並利用枕頭或是充氣枕頭墊來固定頭部,以防隨著車輛轉彎時,頭部隨著擺動。
 

5.保持心情愉快、心平氣和,可多聽聽音樂或與人聊天,來轉移注意力。
 

6.上車之前,可選擇冰涼水性藥布,將其剪為3X5公分的大小併貼於耳垂後的位置(即內耳對應之位置),可防範內耳神經的發炎,降低暈車症狀。
 

7.容易暈車的人,可以準備話梅、生薑片等食物,當旅途中不舒服時,就可派上用場。梅子在體內經消化吸收之後,會幫助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並達到預防暈車效果。
 

8.若是老年人在乘坐交通工具中,發生頭昏、嘔吐、噁心、出冷汗等疑似暈車的徵兆,切勿就斷定只是暈車症狀,因為老年人的前庭器官功能已退化,所以反應較遲鈍,對運動反應不會太敏感,較少有暈車問題,可能要懷疑是否有心腦血管的急症(如心肌梗塞中風等),應就醫診治較為妥當。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6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