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ARTICLE AREA
更多分類 耳鳴不是老化!醫揭「5大潛在疾病警訊」 高血壓、腦神經都有關
瀏覽人次:4050 返回列表
你有沒有想過,家中長輩其實可能早就悄悄聽不清楚,但又不好意思說?很多長輩會說:「我耳朵沒問題啦,只是你們講太快、太小聲」但事實上,他們可能正飽受耳鳴困擾,卻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醫師提醒,耳鳴,不只是小事,它可能是五種健康警訊!
1、耳朵損傷或聽力退化
這是最常見的耳鳴原因。當耳朵接收聲音的能力變差,大腦會「自己補聲音」,於是你會開始聽到無中生有的「嗶」、「嘶」、「嗡」聲。如果耳鳴超過兩週未改善,就應該檢查聽力功能。
2、耳垢太多、塞住了
沒錯,就是你媽媽總說「不用挖耳朵也會掉出來」那種。過多耳垢會影響聲音傳導,甚至壓迫耳膜,引起耳鳴。但請注意,自己掏耳朵可能越掏越進去,建議讓耳鼻喉科醫師幫忙清潔。
3、藥物副作用傷到耳朵
部分抗生素、利尿劑、化療藥物等都有「耳毒性」,長期服用可能會損傷聽神經、內耳結構,引發耳鳴。如果有慢性病、長期用藥,出現耳鳴絕對不能忽略!
耳朵對血流的變化很敏感,若血管異常、壓力過高,可能會出現節奏感的耳鳴(像心跳聲)。這類耳鳴常常與高血壓、動脈硬化有關,是身體的早期預警!
5、壓力與焦慮過高
有些人表面上很堅強,但其實「壓力內傷」最重。長期高壓、過度勞累、焦慮失眠,都可能影響大腦與神經系統,導致耳鳴持續發作,尤其在夜深人靜時特別明顯。
胡皓淳提醒,耳鳴不是病,但可能是病的信號!尤其是超過40歲的女性,耳鳴+聽力變差+情緒疲憊,這些常常一組出現,越早看診、越早介入治療效果越好!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耳鳴、耳悶差在哪?醫教你如何分辨 出現2情況趕緊就醫
·補充「5種維他命」防耳鳴!醫認證 置之不理恐害聽力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