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人口資料預測,2030年亞洲地區將有超過6成人口年齡超過65歲;在台灣,明年2025年也將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每5個人就有1位是超過65歲的銀髮族。隨著社會高齡化的到來,包括醫療需求增加、長者健康老化
跨領域合作,提升民眾健康意識
中華亞太自然醫學智能健康學會創會理事李彥賢表示,期望能利用現代的智慧科技來整合社區資源,以便提升高齡者的健康照護及生活品質,建立可持續的長期照護計畫,成為社區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的核心動力。
李彥賢指出,他們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與當地社區、民間組織及政府部門合作。計畫選定了桃園市的大園、觀音兩區作為試辦場域,除了舉辦社區關懷據點健康講座,也提供新科技健康風險監測和飲食與運動指導,期望能藉由這些措施,來提升民眾對健康的意識,並建立健康促進的整體氛圍。
遠距監測,健康管理數據
除了實體活動之外,計畫中也運用現代科技—多功能生化自我監測儀器,遠距監測使用者的生理數據,包括血糖、血紅素、尿酸、乳酸、膽固醇、血酮及三酸甘油酯等多項指標;並提供初步的健康風險預測和飲食建議,還能及時提醒醫療保健機構對高風險者進行早期的預防措施。
李彥賢說明,AI技術的引進,提升了高齡長者的健康管理效率,減少因為就醫不方便帶來的困擾,同時也能夠精準分析各種健康數據,除了有助提早發現問題再去檢驗所或醫院做更進一步檢查,也能讓醫師掌握使用者的健康風險狀況,這將有機會成為未來一種新型態健康管理模式。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勞工退休金」、「勞保老年給付」傻傻分不清!犀利律師說明讓你一聽就懂!ft.李翰洲律師
。桃園男子繳24年勞保費,55歲生日前過世,領不到勞保給付?勞工退休金、勞保老年給付差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