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85期
文/張玉櫻
從6月份第一例登革熱案例出現開始,全台累積案例快速增加,台北市、新竹市更出現數年以來首例的本土病例。濕熱的夏天蚊蟲多,正是登革熱好發期,新聞也不時爆發出相關事件,聽得人心惶惶,究竟該如何應對與防範呢?
登革熱分為4型
登革病毒依照血清抗原可分為四型:登革熱一型、登革熱二型、登革熱三型、登革熱四型,每一型都有可能傳染給人類。
曾俊睿指出,如果病人感染過其中一型,就會對該型病毒終生免疫,雖然會對其他型有短暫免疫力,但仍可能再感染其他型病毒;再次感染不同型別(特別是第二型),有較高風險發生登革熱重症
曾俊睿提醒,除了懷孕的媽媽會有垂直感染給胎兒的風險,屬於人傳染人的方式,否則基本上登革熱不會經由人與人之間傳播,而是以埃及斑紋、白線斑蚊為傳播媒介,當登革熱病人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就帶有病毒,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出去。潛伏期約3到8天。
典型的登革熱症狀包括突發性高燒(38℃以上)、全身長紅疹,有時候是在發燒過了兩三天之後才出現紅疹,並不會在第一天就出現,還有後眼窩痛、頭痛、劇烈的肌肉關節痛(因此俗稱「斷骨熱」)等症狀。
不過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感染登革熱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子的典型症狀。如果出現嗜睡、躁動不安、持續噁心嘔吐、呼吸困難、黏膜出血(例如流鼻血、牙齦流血)、肝臟腫大等現象,很可能往重症發展,務必趕緊就醫、密切監控!
治療登革熱沒有特效藥
曾俊睿表示,登革熱目前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可預防,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也就是針對症狀來治療),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血液循環系統的運作。
大部分感染登革熱的病人以輕微症狀居多,只要及早就診、遵照醫囑規律用藥,短時間內就可獲得改善。居家休養的照護原則是: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充分休息。
只要有適當和及時的診治,重症登革熱的死亡率不到1%;但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治療,死亡率可能高達20%以上!
登革熱的預防之道
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登革熱最重要的方法,因此要做好防蚊措施:
1.安裝紗門、紗窗、蚊帳。
2.點捕蚊燈、電蚊香。
3.外出應穿淺色長袖衣褲(因為深色比淺色更容易惹蚊子)、避免使用有香味的護膚品/防曬品或化妝品
4.外出時,在身體裸露處使用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蚊蟲驅避劑,以避免被叮咬。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適用含有DEET成份的防蚊液,建議用遮蔽的方式(例如淺色長袖衣褲和蚊帳)來防止蚊蟲叮咬。
還要保持居家環境衛生,掌握「巡、 倒、清、刷」四大要訣:
巡 :仔細定期「巡」視居家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這是斑蚊的孳生源)。
倒:須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容器要丟掉,如果有大型廢棄容器如廢棄浴缸、水族箱等,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
清:留下的容器也應徹底「清」潔。
刷:還要將容器「刷」洗乾淨以去除斑蚊蟲卵,並且倒放,避免積水孳生蚊蟲;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必須每週檢查、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
出現這些狀況,必須趕緊就醫 如果出現持續嘔吐、嚴重腹痛、呼吸困難、出血、四肢冰冷濕黏、意識狀態改變等徵象,要立即就醫及嚴密監控。登革熱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發現後應於24小時內通報,才能儘早防治,避免病毒迅速擴散。 |
延伸閱讀:
·在家不出門也可能染登革熱!用捕蚊燈、防蚊貼片有用嗎? 專家解答注意事項
·登革熱與新冠肺炎都會頭痛、發燒、肌肉痠痛! 防疫醫師解析兩者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