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台灣每10人就有1位糖尿病!控糖失敗非全是飲食害的 專家揪「1大關鍵」
字體
瀏覽人次:5470 返回列表

 

台灣糖尿病盛行率持續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罹患人數已突破220萬人,若控糖成效不佳恐提高併發症發生率,大幅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然而,日常血糖監測為糖尿病管理的關鍵,但傳統血糖機需一日多次頻繁扎針,糖友備感壓力之餘,也降低量測血糖之意願,進一步影響控糖成果。

 

糖尿病年輕化 死亡人數較前年增11%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台灣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友­,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已降至60歲以下,糖尿病控糖不佳易導致血管病變與器官失能等嚴重併發症,造成家庭及社會莫大負擔。依據國健署今年六月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已長年位居前五名,而糖尿病死亡人數竟然較前一年增加11%

 

葡萄糖監測是關鍵 扎針頻繁及疼痛為血糖監測最大障礙

 

黃建寧指出,糖尿病需由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而「葡萄糖監測」即是關鍵。過往糖尿病監測主要在空腹、飯後及睡前等時間點,以傳統血糖機搭配針扎手指採血。而血糖監測頻繁扎針的疼痛與不便經常是糖友最大障礙,一旦自我監測的積極度下降,容易使糖尿病管理成效不彰,造成併發症風險提高。

 

另一方面,傳統單次採血監測,難以全面掌握血糖的極端值或變化曲線;即使每天採血4 次,仍可能沒有發現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提升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

 

 

控糖不能只看A1c 生活調整恐來不及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提及,糖化血色素(HA1C)僅代表糖友23個月內的葡萄糖變化的「平均值」,尚無法完整呈現患者每天、及長時間連續葡萄糖變化全貌。控糖有沒有做好,單看A1c還不夠,患者也來不及即時做生活的調整,恐錯過可以達標的黃金期。

 

 

連續葡萄糖監測 幫助控糖更有力

 

對此,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早在2017年,即將連續葡萄糖監測列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現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更推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以目標範圍內時間(Time In Range,簡稱TIR)指標,評估糖尿病管理表現。根據臨床實證,TIR每增加10%A1c約降低0.8%;反之,若TIR減少10%,微量蛋白尿發生率會增加40%、視網膜病變更達64%

 

而隨著糖尿病數位醫療科技發展,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可透過傳感器,進行連續14天監測葡萄糖,並透過手機app自動記錄其變化曲線及波動圖譜,幫助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葡萄糖數值。

 

延伸閱讀: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糖尿病不只要控醣! 營養師示警「每餐必吃1物」也會影響血糖:還愈吃愈餓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