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經常因為節省吃隔夜菜嗎?別再把吃隔夜菜這種錯誤信念當作傳統美德了。一名陳姓女子日前因腹瀉就醫,其表示婆婆飯後都將飯菜留置在飯桌上,覺得室內溫度涼快,食物不會腐敗,就不冰存,直接可以留到下一餐食用,結果陳女晚餐吃到中午的炒高麗菜,明顯有酸味,接著開始腹瀉等不適。
食品中毒常見這些症狀 嚴重恐致命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台灣天氣濕熱,容易導致食物腐敗,應多留意衛生與保存,避免對健康造成危害。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
而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尤其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
反覆復熱 恐致營養流失、細菌增加
蔡秀雯說明,一般而言微生物生長最適合的溫度在30-65度,故剩菜在用結束後應盡快密封後放入冰箱內,避免放置在室溫下時間太久,細菌會快速增加。若一次烹煮量較多者,應在煮好之後,分成小包裝,放入冷凍,要食用時再解凍,避免反覆復熱,造成營養素流失也容易增加細菌。
蔡秀雯強調,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將細菌降至最低,再食用會比較安全。至於冷盤及需加熱之剩菜應分開盛裝,避免交叉汙染。值得一提的是,食物中的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在烹調過後就會快速流失,應該要低溫快速烹調並盡快食用。
延伸閱讀:
·天冷剩湯蓋鍋蓋免冰不會壞?營養師驚揭真相 「正確保存法」防細菌狂生
·剩菜剩飯極限只能放3天! 營養師授「隔夜菜保存重點」:這1類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