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完火鍋屁屁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恐「1疾病」找上門
字體
瀏覽人次:4031 返回列表

文:陳雨農(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吳先生雙腿開開的走進診間,「唉唷,醫師,昨晚吃完麻辣鍋後,屁屁就痛到現在阿,今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請病人躺在診療床上做肛門鏡檢查,果然是痔瘡第四度脫垂,跟吳先生約定住院開刀的時間,術後一個月,吳先生笑著回診說「終於可以一夜好眠了」本文將介紹國人常見疾病痔瘡

 

痔瘡分為內痣和外痣

肛管黏膜下有豐富的血管叢,周圍有結締組織,加上平滑肌構成肛門「緩衝墊」,保護括約肌並預防排便失禁。但當肛門壓力長期過高時,會造成肛門血液回流受阻,肛門血管會異常擴張膨出,而老化時,結締組織會變得較無力且鬆散,更使肛門血管叢腫脹,造成痔瘡的症狀,所以痔瘡是人人都有的正常構造,但當它造成不舒服時,就是種疾病。

 

肛門齒狀線以上的稱為內痣,齒狀線以下的稱為外痣,內外至都有的稱為混合誌依照內痔脫垂的程度可分為四級:第一級內痣不會脫垂到外面;第二級為排便或用力時痣瘡會脫垂至肛門外,但便後會自行復位縮回肛門內;第三級為排便時會脫出且須用手復位;第四級為痣瘡脫垂且無法復位的狀態。

 

無痛性出血是常見症狀

當隨著年紀增長,肛門痔瘡結締組織慢慢退化無力,痔瘡就會慢慢膨出,加上任何會造成肛門壓力升高的狀況,慢慢痣瘡症狀就會出現,包括懷孕,便祕,長時間久坐,纖維攝取不足,經常搬運重物。

 

無痛性的出血是痔瘡常見的症狀,大多是上廁所時混著大便排出,長期的出血,會造成病人嚴重貧血產生心悸、頭暈、虛弱等症狀。痔瘡出血與大腸直腸癌出血症狀類似,須立即到直腸外科門診評估,並做大腸鏡檢查來鑑別診斷。其他常見症狀還有大便失禁、肛門濕黏、搔癢、腫痛感、異物感等。

4級治療方式不一樣

第一級: 增加纖維與水分攝取,規律運動習慣,避免久坐久站,少吃油炸等次刺激性食物,搭配藥膏或栓劑,多半症狀會逐漸改善。

 

第二級、第三級: 除了生活型態調整之外,用藥後症狀持續,可接受門診手術包括內痔橡皮筋結紮,紅外線,硬化劑注射。目前本院有­「雷射痔瘡微創手術」只需要極小的傷口,使用雷射光纖將內痔燒灼使其萎縮,有傷口微小,術後低疼痛感,免住院,恢復快的好處。

 

第四級:到這嚴重的程度,痔瘡完全切除手術是建議的方式,唯術後的傷口腫痛會持續數周,本院可自費使用超音波刀或組織凝集刀,減少術中術後的出血及傷口的腫痛感,加快恢復。

 

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極低

一般來說,痔瘡術後的併發症發生率極低,常見的併發症有1. 出血:1%發生率,有時發生在術後一兩周,回家排便時太用力傷口裂開造成。2.尿液滯留: 發生率約30%,在術後當天與隔一天最常發生,與麻醉與傷口腫脹有關,多半自行緩解,少數人需短暫放置尿管。3. 排便失禁:發生率約2%4. 肛門狹窄: 發生率約1%

 

痔瘡本身是良性疾病但發作起來會讓人痛不欲生,正常生活作息,多喝水,多吃蔬果,培養運動習慣,是遠離痣瘡的不二法門,才不會有「痣」難伸喔!

延伸閱讀:
居家久坐不動長痔瘡怎辦? 專家授「緊急緩解3招」:血便、肛門搔癢應警覺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