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適逢過年期間,但慢性病藥物千萬不能跟著放假,尤其是糖尿病治療需要長期抗戰,血糖控制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程,病人除借助西醫藥物,其實也可透過中醫針灸刺激穴位,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血糖。
針灸降血糖常用穴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針灸科主任蔡曜鍵表示,糖尿病成因複雜,主要區分為三大類,第一為體質,如第一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第二為生活作息及飲食影響,如青少年糖尿病多因飲食不當又不運動所致;第三為長期壓力促使交感神經亢奮,造成血糖上升,胰島素阻抗變差。
針灸可從兩大面向來調降血糖。首先,針灸有助修復脾腎等臓腑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達到降血糖目的;其次,針灸也有舒緩壓力之效,透過針灸刺激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達到平衡,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根據研究,針灸足部的「足三里、三陰交」、手部的「合谷、曲池」、腹部的「氣海、關元」等穴位,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另有研究顯示,在眼眶扎上眼針,或是利用頭皮針扎額旁顎,搭配針灸耳穴「神門」,可提升副交感神經,無形中釋放壓力。
相輔相成,西藥不必停
糖尿病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需耐心配合醫囑,針灸治療每次約需20至30分鐘,每週至少2、3次,視病情程度而定,大約3個月左右會幫病人抽血驗糖化血色素,觀察針灸是否發揮作用。
蔡曜鍵提醒,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的調整也很重要,有賴病人積極配合,維持正常作息,減少熬夜、睡眠充足。飲食方面,盡量吃原型食物,如糙米飯優於白飯,又優於稀飯。避免攝取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如糕點、含糖飲料、加工食品等,一天可吃2份水果,但不要喝果汁,因為一杯果汁已遠遠超過一天所需的水果量,糖份過高。
維持血糖穩定非常重要
「糖尿病難以根治,但起碼不要惡化。」蔡曜鍵叮嚀,維持血糖穩定非常重要,病友要勤量血糖,千萬不可因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就貿然自行停藥,西醫治療可與針灸同時進行。若針灸一段時間後血糖下降,可與西醫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調整用藥。
糖尿病的病程有如溫水煮青蛙,時間久了,病友會逐漸習慣高血糖狀態,以為是正常的而疏於照顧,但往往一爆發就很棘手。有些病友想單靠飲食、運動來調控,但效果有限,建議應尋求醫療協助,中西醫相輔相成,幫助糖尿病友調節血糖。
延伸閱讀:
。5大慢性病族群過年別貪吃,營養師教你不發病飲食原則,別誤踩飲食地雷
。圍爐必吃「長年菜」延年益壽! 醫揭「1情況」別碰:小心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