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寶寶泌尿道感染,怎麼辦?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2/24
瀏覽人次:31087 返回列表


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年齡愈小,其診斷愈困難且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也愈大,因此,要謹記「勤喝水、不憋尿」,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不二法門。

文/蘊晨

 

造成嬰幼兒尿路感染的途徑,多數患病的原由是「細菌經由尿路逆行而上」所導致,此外,baby尿路感染罹患率高的原因,還包含男嬰包皮過長、尿路結構異常、排泄習慣不良或是baby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

 

因為有些幼童的泌尿道感染不見得會發燒,可能只有黃疸或是食慾不好,不論症狀輕重,爸比媽咪還是要特別小心,以免引發嚴重敗血症症狀。

 

從嬰幼兒到兒童期,baby泌尿道的確是很容易受到細菌侵犯而導致感染的地方。新竹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表示,男孩與女孩的發生率分別是1.1%和3%,但1歲以內(尤其是新生兒)的感染率會更高。

 

為何出現泌尿道感染?

盧英仁表示,泌尿道感染的部位可分為上泌尿道和下泌尿道感染兩種類型。上泌尿道感染指感染多在腎臟部位,較容易造成高燒不退的現象;下泌尿道感染則是以膀胱或尿道為主,較不會引起發燒,但易有解尿疼痛、血尿、頻尿等現象。

 

Cause1 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的感染菌種,約80%的泌尿道感染,都是這種細菌造成的。此種細菌的表面含有一些特殊的纖毛或鞭毛,不但能夠附著於泌尿道上皮細胞,而且可能進入腎盂,甚至腎實質造成感染,有些細菌的包膜含特殊抗原,可閃避人類白血球的吞噬,導致症狀嚴重。

 

Cause2 會陰部感染

上行性或逆行性感染,係指腸道的細菌先附著於會陰部附近,然後經尿道口往上感染尿道、膀胱、輸尿管、腎盂與腎臟。盧英仁解釋,因為男baby的包皮容易附著細菌,所以,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較女baby高。不過男童隨著年紀漸長,包皮漸漸鬆開而減少感染機會,女童卻因尿道比男生短,而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Cause3 膀胱機能不佳

「多喝水、常排尿」的確是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畢竟「流水不腐」說明了喝水多尿的好處。有些幼童本身的膀胱排尿機能有障礙,就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像是過度收縮的不穩定膀胱、習慣性憋尿或是解尿不乾淨等,嚴重點的病狀,甚至會有排尿神經出問題造成的神經性膀胱,都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此外,「便祕」本身亦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有便祕習慣的幼童要改善便祕的問題,也能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Cause4 泌尿道畸形

其實約有30∼50%的泌尿道感染的幼童,其造成原因為「泌尿道畸形」中的膀胱輸尿管迴流症。因此,若患有先天泌尿道畸形問題,必須透過有效的治療或手術,才有可能減少感染的可能和機率。


感染後的臨床症狀

泌尿道感染的的發生年齡愈小,其診斷愈困難且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也愈大。盧英仁表示,年紀小的baby其感染症狀不會以頻尿、尿急、尿痛來表現,反而多以非具特異性的臨床症狀(如發燒、煩躁感、厭食、生長遲滯、抽筋、嘔吐或晚發性的黃疸等)。

 

◎出現「發燒」

罹患泌尿道感染的baby,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症狀,但「發燒」是最常見且固定的表徵。初期感染的baby往往伴隨有食慾不振、哭鬧不安、腹脹和腹瀉等疑似腸胃炎的症狀,少數會出現黃疸、水腫,甚至抽筋等現象。盧英仁表示,baby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不是很典型,所以,早期較難被診斷出來,大一點的幼童反而會有較明顯的典型症狀(如頻尿、尿急、排尿疼痛、排尿有灼熱感、腹痛及腰痛等),可作為醫師確認病症的依據。

 

◎非正常尿況

臨床的小兒泌尿道感染,與上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腦膜炎等病症相似,較難正確鑑別診斷。不過,只要有診斷出不明確的個案情況,醫師都會將「尿液」列入檢查項目,以此提升臨床的診斷率。隨著孩童的年齡漸長,其感染症狀會更趨典型症狀(多如下腹或後腰部疼痛、頻尿、尿急、小便會疼痛等)。盧英仁表示,患有小兒泌尿道感染的少數患童,可能有頻繁的尿床現象、尿液發臭或排便習慣改變。

 

患有泌尿道感染的baby可從尿液檢查中發現,尿液中會出現膿尿現象(尿中有多量白血球),少部分的尿液雖無膿尿反應卻可能感染,需進一步做尿液的細菌培養以確定。

 

不同致病菌,治療方法不一樣

大部分的泌尿道感染,有80%是由大腸桿菌所引起,並伴隨其他常見的細菌,如克雷伯氏桿菌、變形桿菌、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類型。盧英仁解釋,其中的變形桿菌感染並不常見,但若有發現此類細菌,則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合併尿路畸形。而年紀較大的女童,除大腸桿菌外,則是以表皮葡萄球茵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較常見。

 

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泌尿道感染常會因不同的細菌,再度復發或造成二度感染(而且常常是來自不同的細菌所引起)。由此可知,並非每個感染的病童都屬同種細菌類別,治療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應選擇對baby最適合的抗生素治療,才可完全根治。

 

勤喝水、不憋尿

盧英仁建議爸比媽咪,「勤喝水、不憋尿」就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不二法門。在baby的衛生教育方面,要小心包皮過緊而引起感染的症狀,患病幼兒及父母應注意生殖器衛生和包皮的適當處理。

 

除此之外,逐漸成熟的女童要培養正確的如廁禮儀,在大小便完後都應使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洗澡時,則應鼓勵小朋友淋浴、避免盆浴,以保持會陰生殖器的清潔和乾爽。有便祕習慣的幼兒,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平常可以多吃高纖維質的蔬果改善,必要時甚至以藥物或益生菌來協助治療。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