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允琳
小張最近看東西一直感覺有蚊子在飛,有時候還可以看到閃電,由於越來越嚴重,終於去看了眼科,醫師告訴他眼球的視網膜剝離了,小張嚇一大跳,一來他沒有高度近視,也沒有家族史,平常跑業務不需常用眼看電腦,視網膜怎麼會剝離?
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表示,眼球內部充滿著如蛋清般透明的玻璃體,而視網膜緊緊靠貼在玻璃體的後膜,隨著老化或因為眼睛外傷、眼內發炎等因素,原本緻密透明的玻璃體會液化、收縮、拉扯,導致玻璃體眼球的色素上皮與靠接的視網膜感光層分離開來,就是「視網膜剝離」。
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多人發生視網膜剝離,正常人發生視網膜剝離的發生率為每年5∕100000,如果以族群來看,又以中老年患者的比例較高,其視網膜剝離的發生率約為每年20∕100000。
視網膜剝離分3種類
視網膜剝離依發生原因可分為三類,分別為裂孔性、牽引性及滲出性。其中又以裂孔性最為常見,大約占了8成左右,主要因為視網膜本身發生裂孔,使得眼球內玻璃體的液體經由裂孔進入視網膜下方,造成視網膜與色素細胞層分開而脫落。
◎裂孔性
為什麼視網膜會發生裂孔呢?主要是因為眼球內的玻璃體與視網膜發生變性退化,這個時候視網膜會變薄,再加上玻璃體變性,對視網膜產生牽扯拉力,視網膜就被拉出破洞來。雖然裂孔通常發生在週邊視網膜,對視力影響不大,但裂孔會進一步引起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力。
值得一提的是,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常發生在近視眼患者身上,近視度數越高則發生機率越高,尤其是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者,主要因為高度近視眼球眼軸被拉長,而拉長的同時,也會使得原本容積固定的玻璃體遭到拉扯,進而導致視網膜剝離。由於台灣近視人口眾多,加上近視易造成視網膜退化,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年輕視網膜剝離族群較國外來得多的原因。
◎牽引性
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則容易發生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身上,因為糖尿病會使得視網膜產生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因而產生許多纖維膜,此纖維膜會造成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初期雖然只會有拉扯視網膜的現象,但時間久後也會造成裂孔,有些病患會同時合併兩種狀況,必須施予手術才能緩解。
◎滲出性
滲出性視網膜剝離,則好發在一些特殊眼內發炎的狀況下,例如葡萄膜炎、原田氏症,或是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及腫瘤等。
初期可能看到黑點或閃光
視網膜在發生剝離時,並不會立即造成疼痛,有些病患初期會看到眼前有漂浮的黑點、黑影,即俗稱飛蚊症的症狀;也有人會看到像是閃光的線或是一大片黑影,但視力仍不受影響。
不過這是初期,一旦到了晚期,看東西時影像會扭曲,或出現視野缺損及視力減退,這是因為當視網膜發生剝離時,感光細胞雖無法吸收來自脈絡膜的養分,一開始狀況還不會很明顯,一直到感光細胞漸漸退化喪失感光的功能並死亡,由於感光細胞一旦死亡即無法復原,視覺功能便開始受到影響,最終導致失明。所以,一有視網膜剝離的症狀出現,就必需要小心,尤其本身就是高危險群者,更要提高警覺。
外力重擊也會造成
許粹剛表示,門診中有病患認為自己不是高危險群,結果罹患視網膜剝離覺得很奇怪,卻忽略了可能在過去一段時間?,眼睛曾遭到外力重擊,最常見就是被網球或羽球打到,在被打到的當下,可能痛個2、3天,外觀看來沒事,但視網膜可能因瞬間振動產生拉扯,造成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這樣的情形,常發生在病患在被外力重擊後的半年至1年內,但病患早就忘了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此外,門診中也曾碰到不是高危險群、眼睛也沒有被外力重擊,卻發生視網膜剝離的特殊案例。這名病患因泡溫泉,先是將頭浸泡在水中,且是冷熱水交替,後來又去按摩眼球,可能是熱脹冷縮的原因而造成視網膜剝離。
治療以雷射及手術為主
所幸視網膜剝離是可以治療的,目前視網膜剝離的治療以雷射及手術為主。在視網膜剝離的初期,或是剛開始發生裂孔的時候,可以用雷射治療,主要利用雷射所造成的沾黏反應,將視網膜固定黏貼在眼球壁上,以防止視網膜剝離繼續惡化。視網膜的雷射治療,沒有傷口,病患不用住院,但要注意的是,雷射的固定作用要是在治療2~3週後才會達到穩固的程度,在此之前患者應要多休息,絕對要避免頭部震動及眼球過速轉動。
如果經雷射治療後,視網膜剝離或裂孔仍繼續惡化,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施以手術治療。視網膜剝離的手術治療,包括氣體視網膜固定術、鞏膜扣壓植入術及玻璃體切除術等。至於要選擇何種開刀方法,需由眼科醫師依視網膜剝離的部位及程度加以判斷分析。
約有90%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可以經由現代手術方法使其復位,但有時侯可能需接受1次以上的手術,複雜性的視網膜剝離則因各人病例而有所不同,一般預後會比較差。術後視力的恢復狀況決定於幾項因素,一般而言,若視網膜剝離已經發生很久,或是視網膜裡面已經纖維化,則視力會恢復得較差。
不幸的是並非每個視網膜剝離都能復位,一旦無法復位,則視力會逐漸衰退,最後終致失明,即使是以手術的方法處理,可能用到最後一線的矽油灌注法來強迫視網膜貼回,但通常矽油注入後視力的屈光亦會受到影響,甚至在5至10年後需要再重新置換矽油,所以,最佳視力的回復仍有其極限。至於滲出性視網膜剝離,則必須確定是何種原因造成,通常使用抗發炎藥物降低發炎現象,即可緩解剝離情況,並不需進一步的雷射或是手術治療。
半年1次視力檢查
所以,即便是雷射或是手術治療,也沒有100%的把握可以完全回復,那麼視網膜剝離是可以預防的嗎?事實上,視網膜何時會產生裂孔,醫師並無法預期,極少數患者甚至在檢查沒有裂孔後沒多久,就發生視網膜剝離,因為部分裂孔的發生是瞬間的玻璃體將視網膜拉破,所以,高危險群應要避免激烈高速運動,例如高空彈跳或是坐雲霄飛車等,以防止眼球受到外力傷害。
另外,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例如高度近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應定期放大瞳孔施行視網膜檢查,若檢查出有裂孔,應施予雷射治療,如果沒有裂孔或僅有變薄的地方,可以施打預防性的雷射或定期追蹤即可。有些人認為飛蚊症可以打雷射治療,但在打雷射的同時,也可能因為雷射所產生的振盪或是爆破過程產生新的裂孔或傷到視網膜黃斑部等地方,有其存在的風險,因此,並不是很建議。
★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
除了高度近視族群是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高危群外,眼部及頭部有過外傷病史、家族曾有人有視網膜剝離者,或有動過眼內手術病史者,都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
★如何自我發現視網膜剝離?
如果看東西固定有突發性的閃光一直出現,或像飛蚊症一樣感覺有小飛蚊眼前飛過,揮之不去,就要特別小心,絕對不可輕忽。除了閃光及飛蚊症的症狀之外,有些視網膜剝離病患的症狀,眼前視線會有如同簾幕般的影子蓋住,或是有海浪由下而上淹起的感覺,另有些病患會明顯感受到視野變小或是視力退化,這些都是視網膜剝離的前兆,應迅速就醫檢查。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