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ㄍㄧˇ拐ㄍㄧˇ拐」夜間磨牙聲音實在令人毛骨悚然,吵得枕邊人整夜輾轉難眠,磨久了還會變成國字臉、顳顎關節病變等。
文/陳詩婷
上個月才剛結婚的明慧,原本就容易失眠,婚後入住老公房子,才發現枕邊人睡覺時老愛磨牙,讓她更難入睡,經常整晚數綿羊,數到天空破曉亮曙光。由於睡眠品質很差,導致明慧白天也沒有精神好好做家事。
諮詢牙醫師後才發現,除了工作壓力問題外,老公先天的國字臉,也是造成長期磨牙的主因,經過戴上咬合板調整,磨牙的頻率總算是減緩了。
萬芳醫院牙科部主任施永勳表示,造成夜間磨牙因素相當多元,目前醫學上仍然沒有根治方法,僅能利用不同層次的處置方式,降低磨牙的力量或頻率,減輕磨牙對咀嚼系統的衝擊。
為什麼會磨牙?
什麼是夜間磨牙?施永勳表示,在晚上睡眠狀態下,上下牙齒無意識的互相咬合、摩擦,並且造成牙齒咬合面的巨大衝擊,常會發出「ㄍㄧˇ拐、ㄍㄧˇ拐」的聲響。
根據國外的統計發現,磨牙不分年齡層,即使是幾個月的寶寶也會有,磨牙也不算是一種疾病,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不過,多數會磨牙的人通常不自覺,但若磨牙問題已經嚴重干擾到旁人的睡眠、造成牙齒結構的磨損等,就是一種病症了,則建議就醫治療。
「為什麼我會常磨牙?枕邊人不會?」導致磨牙的原因相當多元,有以下幾點:
◆咬合干擾:從傳統牙醫學理論來看,磨牙多與牙齒咬合不良有關係。患者因為上下牙齒不能很適當地碰在一起,引起口腔下意識想要找到一個適合碰在一起的位置,如此反覆循環下,就形成夜間磨牙的現象。
◆壓力等情緒問題:根據臨床觀察發現,當生活中出現會令情緒感覺到緊張的事件時,例如壓力過大或受到驚嚇等,身體會藉由不同的表現方式來發出警訊,而夜間磨牙就是警訊之一。
◆先天的國字臉:先天有國字臉的人,因為肌肉的構造問題,使得咬合的垂直力量較大,就會比較容易有磨牙的問題;若長期會磨牙的人,兩頰肌肉較發達,也容易發展成國字臉。
◆睡眠品質差:根據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針對夜間磨牙的研究發現,100次的夜間磨牙當中,有80次會伴隨睡眠被喚醒的現象,也就是說,晚上睡覺時容易醒來、睡不好、被喚醒,就越容易發生夜間磨牙。
◆兒童換牙期間:小孩子在換牙時或是矯正期間,新牙齒的出現或是移動,都可能造成咬合卡卡的,就容易引起局部性的磨牙。
常常磨,也會磨出病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一般人用力咬牙時,牙齒與顳顎關節大約產生每平方公分1015公斤的壓力,然而磨牙的壓力卻能產生數倍於此的壓力,也因此,會磨牙的人也常患有顏面疼痛、牙齒對冷熱刺激較敏感、顳顎關節容易發出聲響、起床咀嚼肌疼痛、下顎肌肉肥大或下垂的困擾。
一般人只會將磨牙當成是一種現象,但若因為磨牙嚴重而引起疾病,就建議要進行治療,磨牙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如下:
◆顳顎關節症候群:有磨牙習慣的人,因為牙齒緊咬的時間較長,意味著顳顎關節及週邊肌肉比較容易疲勞,常見會有下顎肌肉疲勞、疼痛,甚至會抽筋,引發顳顎關節症候群,起床時多半都會發現咀嚼肌較疲勞,同時,下顎關節及側面耳際也會疼痛,如此惡性循環,甚至會造成復發性頭痛等。
◆容易有「嘴邊肉」:因為磨牙時,等於是時常鍛練顳顎關節的週邊肌肉,因此,有磨牙習慣的人,「嘴邊肉」比較發達。
◆出現國字臉:因為長期磨牙,會讓上顎與下顎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短,外觀就漸漸呈現方正,即所謂的國字臉。
◆牙齒對冷熱較敏感:當牙齒耗損到一定程度,尤其是磨掉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後,牙齒對冷、熱、酸就會較敏感,甚至在吃某些食物時,會像被電到一樣酸痛。
◆牙齒耗損機率高:因為牙齒咬緊緊的,同時伴隨齒面互相摩擦,因此,會發現有磨牙習慣的人,牙齒咬合面邊角容易崩缺,也容易塞牙縫。
該如何改善?
治療磨牙的方式有很多種,施永勳曾經治療過一個案例,有位竹科科技業的工程師,因為工作壓力很大,除了會夜間磨牙,平時也習慣咬牙切齒,後來將他後排共8顆牙齒換成金屬套後,才緩解牙齒耗損的問題。
治療時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引起磨牙的主因,例如是因為情緒問題引起的磨牙,就應找尋情緒的出口;若是因為咬合不整引起的磨牙,就可以考慮整牙或咬合調整;而若是因為睡眠問題,就應尋求精神科醫師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配戴咬合板:透過咬合板的幫助,可以幫助口腔的肌肉放鬆,減少磨牙的發生,以及減緩牙齒耗損的機率;但臨床也發現,原本入睡困難者,配戴咬合板有可能會更難入睡,因此,建議在進行咬合板治療前,最好能先評估睡眠狀態。
◆施打肉毒桿菌:顳顎關節週邊肌肉無法放鬆時,可適時施打肉毒桿菌在肌肉上,讓這幾條肌肉不再過於緊繃,咬合力量就不會那麼大。
◆找出情緒障礙及失眠主因:磨牙與患者本身情緒及睡眠問題有關,應先找出是什麼原因讓自己壓力過大、睡不好,透過適當的運動以及平衡作息來緩解壓力與情緒問題。
常磨牙,反而少蛀牙
有些人提出疑問:「將牙齒磨得平平的,是否意味著蛀牙的機率就會比較高?」施永勳表示,很多人以為牙齒磨過頭後就會導致蛀牙,其實不然,因為磨牙的人不斷地在磨牙齒,菜渣反而不容易停留在咬合面,除非牙齒過度磨耗,並且造成牙齒凹陷、酸軟,而凹陷地區又剛好有食物殘渣,才有可能導致蛀牙,但這樣的機率並不高。就像居住在蘭嶼的原住民,因為環境因素,多半食物較不精緻,例如飛魚乾,牙齒被磨得方方正正的,但蛀牙率反而不高。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