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缺牙不補,當心缺牙後遺症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6/03
瀏覽人次:37159 返回列表

 

 

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分老少、男女皆然。同樣是缺牙,假如缺在前排牙齒,你可能會想盡辦法盡快補上;相反地,若是牙缺在後頭,「沒關係啦!反正別人看不到,也還能吃東西,以後有機會再補牙就好。」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1264歲國人約僅有56.5%的人,擁有完整的28顆牙,依此計算1264歲國人,有缺牙的比例高達43%。另依據國健署2005年的調查: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的比率高達25.8%

,也就是每4位老人,就有1人全口沒牙齒。

 

缺前牙或後牙,都會有後遺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部主任李雅玲表示,缺牙不管是缺在前面或後面,對於缺牙患者而言,都會有不好的影響,甚至是後遺症。前牙脫落的人,除了影響美觀之外,講話還會有「漏風」的現象,甚至「口沫橫飛」;飲食時,前牙主要負責撕裂食物,若前牙缺牙,就不方便先用前牙齒將食物咬斷或咬小塊一點,再送到後牙咀嚼、研磨。

 

後牙脫落雖然不影響外觀,卻會影響咀嚼功能,譬如:左後方臼齒缺牙不便咬合,那麼就換右方牙齒,久而久之,用右邊牙齒吃東西成了習慣,左邊咀嚼肌使用機會變少,加重右方肌肉與關節的運用,可能會造成臉部變型、不對稱及顳颚關節障礙。再者,缺牙不補牙,將會影響鄰近牙齒的移動,進而影響全口牙齒的排列發生改變。

 

缺牙一定要補嗎?

每一顆缺牙都一定要補齊嗎?以臼齒為例,臼齒包括上下各2顆小臼齒,小臼齒後面是3顆大臼齒,其中第三大臼齒就是俗稱的「智齒」,因為生長空間狹窄,又是最後長出來的牙齒,經常長得不整齊,清潔不易,容易滋生細菌,進而造成蛀牙,且因咀嚼時較不常使用到,牙醫師通常會建議將智齒拔除。

 

第三大臼齒是後牙最後一顆牙齒,拔除後若未補牙,影響並不大,但如果是其他臼齒就不同了。假設缺牙的是第一大臼齒,前有小臼齒,後有第二大臼齒,中間牙掉了不補牙,旁邊兩側的牙齒,會像失去支柱般的向中間傾倒,上方的對咬牙,也會因沒有對咬接觸點而向下生長與移動(若缺牙是上方牙,下方牙也會向上生長),前牙牙縫將會越來越大,不只發音深受影響,更容易引起蛀牙、牙周病,威脅其他健康牙齒。

 

 

製作假牙補齊缺牙

缺牙發生的原因最常見的包括牙周病、外傷造成的牙齒斷裂或嚴重的蛀牙,此外,先天性缺牙、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疾病如口腔癌等,都可能造成缺牙。矯正牙齒有時也需要將牙齒拔除,不過缺牙處可藉由矯正而獲得改善,較不會引起缺牙後遺症。

 

最簡單的缺牙治療就是製作假牙,可分為固定假牙與活動假牙,譬如若為單顆缺牙,即可利用兩側健康的牙齒來製作固定式的牙橋;但缺牙太多的患者,經常只能製作活動假牙,因為已經沒有牙齒能作為支撐牙。

 

李雅玲指出,近來受到民眾歡迎的植牙,也是假牙的一種,植牙植的是人工牙根,醫師會透過X光、電腦斷層等儀器,評估患者牙槽中骨量是否足夠、顎骨高度等,來判斷是否適合植入人工牙根。當人工牙根植入後,就可選擇製作活動假牙或固定假牙。植牙是一種手術,所以,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用藥情形都需列入考慮,像是有出血疑慮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都要事先經過檢查,待確認沒問題才能進行植牙。

 

護齒運動「8020 預防缺牙後遺症

日本的護齒運動「8020」,即是希望80歲的銀髮長者,尚能保住20顆以上的真牙,也是意指:即使大臼齒全掉光,但小臼齒仍存在,就還是可以進行適當的咀嚼。但李雅玲提醒,若缺牙時間過長,齒槽骨將逐漸萎縮,不利假牙的治療,建議在缺牙初期,即至牙醫師處看診,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以確保牙齒排列緊密,預防缺牙後遺症的發生。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8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