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白血球飆破8萬!48歲男確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靠1方法3個月病情穩定
字體
發佈日期:2025/11/11
瀏覽人次:3789 返回列表

48歲的吳先生平日身體健康,卻在一次與友人相約的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白血球指數高達 80,000/µL(正常男性約為 3,00013,000/µL)。他隨即前往醫院門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發現脾臟明顯腫大,進一步骨髓檢查與染色體分析確認「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陽性,確診為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益庭表示,吳先生隨後以口服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僅三個月內白血球指數便降至 8,190/µL,費城染色體基因量也降到 0.1

%以下,病情控制良好,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

 

白血病成因與症狀:白血球異常增生擠壓造血空間

林益庭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骨髓造血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林益庭醫師解釋,當費城染色體發生基因突變時,會形成 BCR-ABL 融合基因,產生異常的「酪胺酸激酶(TKI)」,導致白血球無限制繁殖。這些白血球雖然外觀看似成熟,卻功能異常,還會擠壓紅血球與血小板生成,造成身體運作失衡。

 

此病常見於中壯年族群,平均診斷年齡約 50歲,在台灣每年每 10 萬人約有 23 人罹病。初期可能出現 疲倦、盜汗、體重減輕、貧血、脾臟腫大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因感染、出血或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標靶藥物讓血癌變慢病 四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林益庭說明,在過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多以化學治療或骨髓移植為主,但副作用強烈且療程冗長。如今隨著醫學進步,標靶藥物治療已成為主流。此類藥物能精準抑制異常酪胺酸激酶的活性,使白血球恢復正常增生節奏。

 

林益庭進一步說明,標靶藥物的出現,讓CML從致命血癌變成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 只要規律服藥、穩定追蹤,患者的生活品質幾乎與常人無異,四年存活率可達 9 成以上。

 

預防與早期發現:規律健檢是最好的防線

林益庭提醒,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與基因異常有關,但仍可透過健康生活習慣降低發病風險,包括避免長期接觸化學物質、保持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維持免疫健康等。

 

他強調,許多患者初期沒有明顯不適,往往在例行健康檢查中才被發現。「定期健檢是最好的防線,能讓異常在早期被發現並即時治療,提升治癒與控制機率。」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雙重守護血癌患者:中西醫整合,讓抗癌不再只是硬撐
.血癌不是突然發生!醫曝:這些以為「還好吧」的小習慣惹禍 聞清潔劑也中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