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你是否常常頭痛到無法專心?其實,偏頭痛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第二大失能原因」,台灣約有200萬人深受其苦,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患病。然而,高達六成患者卻未曾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
台灣頭痛學會指出,偏頭痛並非單純頭痛,而是一種具明確診斷標準的神經疾病。典型特徵包括持續4至72小時的頭痛,通常為單側、搏動性、且中重度以上,常伴隨噁心、畏光、怕吵等症狀。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醫師形容:「偏頭痛就像一場腦內地震,常無預警發生,甚至迫使病人中斷生活與工作。」
女性風險高3倍 偏頭痛帶來龐大經濟負擔
數據顯示,女性罹患偏頭痛的機率是男性的3倍,且多發生於15至49歲青壯年。台灣因偏頭痛導致的生產力損失,每年高達370萬個工作天,相當於約46億元經濟損失。
患者罹患憂鬱與焦慮症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5倍。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更指出,偏頭痛女性往往需兼顧工作與家務,無酬勞動損失遠高於男性,對社會中堅族群衝擊甚大。
具急性緩解與預防性用藥引進臺灣
面對偏頭痛,專家強調「急性治療」與「預防治療」需並行。傳統治療方式包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乙型阻斷劑、抗癲癇藥與肉毒桿菌素等。近年新型 CGRP拮抗劑 成為亮點,可針對偏頭痛的關鍵物質進行阻斷。臨床研究顯示,近六成病人於服藥2小時內即可快速緩解,且長期使用可使每月偏頭痛天數減半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再發作。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陳韋達醫師提醒,治療通常需持續6至12個月,等大腦逐步穩定後,再與醫師討論減藥或停藥,切勿自行中斷。
頭痛別再忍 學會「123口訣」
許多民眾以為喝咖啡或自行服用止痛藥即可解決,但專家警告,過度依賴咖啡因或濫用止痛藥,反而可能引發「反彈性頭痛」或「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台灣頭痛學會呼籲患者記住「123口訣」:
1:每週頭痛超過1次,該就診。
2:止痛藥一週吃超過2次,恐使病情惡化。
3:預防偏頭痛3招=規律運動、減壓放鬆、預防性藥物。
為了幫助患者獲得正確照護,台灣頭痛學會也推出「全台偏頭痛就醫地圖」,協助民眾就近找到專業醫師,讓偏頭痛不再成為生活與工作的「隱形斷層」。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常頭痛別只吃止痛藥!營養師推薦「4大舒壓營養素」,從飲食改善偏頭痛體質
.偏頭痛有救了!臺灣團隊突破性發現血液生物標記,全球首度精準診斷邁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