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健忘、腦袋卡卡?「日常這些小動作」幫大腦排毒 洗臉、咀嚼、說話都入列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9/16
瀏覽人次:3113 返回列表

 

門診常常會聽到病人說:「最近腦袋很不清楚」、「東西老是記不住」、「反應好慢,整個人像卡住一樣。」但奇怪的是,他們沒有發燒,也沒有感冒,睡眠也不算太差,就是覺得腦子不靈光。有人開始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也有人歸咎於壓力太大、事情太多。但最近研究找到背後很可能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原因:大腦裡的代謝廢物,清不出去。就像家裡的水管淤積了油垢和雜質,水流就會越來越慢,大腦的思緒也是一樣。不是壞掉了,而是「堵住了」。

 

清腦排水管 其實就在臉和脖子這裡

 

基因醫師張家銘分享,2025年期刊《Nature

》發表了一篇讓我們耳目一新的研究。韓國與美國的團隊發現,腦脊髓液其實可以從臉部與脖子的表層淋巴管排出,重點是:這條路徑我們平常根本沒在注意!

研究人員用螢光示蹤劑追蹤腦脊髓液的流向,發現它會從腦底部的淋巴管,一路流經眼眶、鼻腔、硬顎的淋巴網絡,最後走到我們下巴與脖子之間的淺層頸部淋巴管,進入下頷下的淋巴結。

 

 

這條排水通道不用動刀也能打開 只要「輕輕按一按」效果就很好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可精準控制力道的按摩裝置,模擬日常的臉部撫摸、刮鬍子、塗保養品這些動作,結果發現:只要低強度地按摩臉頰與脖子5分鐘,腦脊髓液的排出量就能增加2倍以上。如果再延長至20分鐘,效果更明顯。而且這種方式完全不需要開刀、打針或吃藥,是一種真正溫和又容易執行的「腦排毒運動」。

 

 

老了之後 也還能「清得動」腦袋

 

這個研究最令人振奮的是,它在高齡老鼠身上也成功了。研究裡的老鼠已經90週齡,相當於人類八、九十歲,但透過這樣的皮膚刺激,他們的CSF排出功能幾乎完全恢復,跟年輕時差不多。這代表什麼?不是老了腦袋就一定要卡卡的。只要方式對,循環還是可以改善!

 

吃東西、講話、咀嚼,也是在幫助腦袋排毒?

 

更有趣的是,這些腦脊髓液的淋巴通道,竟然也包含了我們的「硬顎」,也就是上顎骨與牙齒所在的地方。這讓研究者開始推測,日常的咀嚼、說話、吞嚥這些動作,很可能本身就具備刺激排毒通道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天生的生活節奏裡,本來就藏著「清腦」的動作,只是我們從來沒意識到。

 

 

「輕柔」的觸碰 可能就是下一場腦部保健革命的起點

 

腦霧、認知退化、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頭部受傷後的腦水腫,很多都跟腦脊髓液排出功能有關。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其實不是只有藥物或手術能幫忙,一點點有技巧的輕按,也可能打開卡住的大門。我們總以為醫療一定要侵入性才有效。但這篇研究提醒我們:溫柔的力量,有時反而最深層。也許明天起,洗臉時多花10秒,沿著鼻翼、臉頰、下巴向下撫過脖子,就是送給自己的一份「清腦保養」。看似簡單的動作,可能正悄悄守護著我們的記憶、專注與清晰。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年輕人也可能中鏢!「6大失智症型態」曝:僅1種可逆轉 5類食物快少吃
·我是不是見過這個人?醫揭「陌生人好眼熟」真相 第1點你一定中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