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年輕開始,就要學阿嬤圍領巾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2/24
瀏覽人次:31819 返回列表


觀察一下阿嬤或週遭鄰居老奶奶,就算天氣再怎麼熱,有時候她們還是習慣在脖子上圍上一條絲巾,這可不是她們很愛美,這是她們學習到的老祖宗的智慧——脖子保暖之道。

 

近年來因為肩頸痠痛而就醫的人數持續攀高,尤其是現在3C產品盛行,更是造成年輕人肩頸痠痛的主要原因。更有統計指出,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深入個人生活後,肩頸僵硬、痠痛的患者至少多了12成。

 

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年輕人中常見的「低頭族」是目前門診中肩頸僵硬的新興族群,他們多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長期固定同一個姿勢(簡稱「久滯不動」族),增加肌肉張力,引起肌肉緊繃、疲勞的現象,影響肩頸部位的血液循環,造成頸推退化,甚至發生骨刺、頸椎椎間盤突出等症狀。

 

引起肩頸僵硬的情況有很多種,就目前門診觀察,仍以肌肉骨骼狀況為大宗,因此,復健科的治療多以保守治療為主。簡文仁指出,根據患者的僵硬、痠痛情形,復健科醫師會給予適當的物理治療,且多是複合式療程,即不只一種治療。包括熱敷、電療所使用的干擾波、低週波、短波等以及針對骨刺所用的頸部牽引(拉脖子),都能有效緩解肩頸僵硬的症狀。

 

除了透過醫療改善脖子僵硬的症狀,其實平時就能藉由生活中的小道具,來保護脖子。

 

簡文仁說,肩頸僵硬與血液循環有直接關係,只要脖子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基本上就能改善肩頸僵硬的狀況,而要有好的血液循環,最重要的就是脖子附近保持溫暖。

 

觀察一下阿嬤或週遭鄰居老奶奶,就算天氣再怎麼熱,有時候她們還是習慣在脖子上圍上一條絲巾,這可不是她們很愛美,這是她們學習到的老祖宗的智慧——脖子保暖之道。

 

大家都知道物理「熱脹冷縮」的基本原則,同樣的狀況也適合用在人體組織。受冷時,皮膚會出現雞皮疙瘩,人也會有打哆嗦的動作,這時血管、肌肉就會為了抵禦寒冷而緊縮,影響血液流通;但反過來看,若身體暖和了,血管也會跟著擴張,加速血液循環,自然就不容易引起脖子僵硬。

 

生活小物,幫助你暖脖子

 

簡文仁建議,平時可以多利用一些生活小物,來提升脖子的保暖度,加速血液循環的效果。

1、領巾:當身處在冷氣房中時,盡量不要讓脖子直接吹風,用絲巾或衣領稍微阻擋冷風與脖子直接接觸。

2、雙手萬能:手掌溫度比其他身體部位都來得高,上班的時候可不時揉搓一下雙手,再用微熱的手掌按壓頸項與肩膀。不過要注意,按摩肩頸部位時不可以按摩脖子前面,因內有負責供應腦部血液的內頸動脈,若不慎傷害到內頸動脈,就可能會導致中風等狀況。而有骨質疏鬆症、凝血不全、頸項區域有感染的傷口的患者,也都不宜按摩。

3、ㄇ字型頸枕:可輔助固定頭部,放鬆脖子的肌肉,因此,若公司沒有限制,上班時也可以借助頸枕的功用,既能防冷氣吹出來的涼風,也能舒緩緊繃的肩頸肌肉。

4、暖暖包:

類似熱敷袋的效果,而且比熱敷袋方便攜帶與使用,但是暖暖包最高溫度能來到40℃,因此,不建議皮膚與暖暖包直接碰觸,最好能隔一層布或衣服,並且不斷更換位置,以防燙傷。

5、蓮蓬頭:淋浴時利用蓮蓬頭流出的熱水,對準肩頸部位沖水,既有按摩的效果,也能提高血液循環。

6、吹風機:利用熱風吹拂頸項,不過,要注意出風口距離皮膚應該至少20公分,並不斷搖晃,不要定點吹同一部位,以免燙傷。另外,吹風機的電磁波對腦部也不好,不要吹太久。

7、紅外線燈:方便一邊看電視一邊照射,每次照射20∼30分鐘,要注意眼睛不要直接注視,以免傷眼。

8、插電式熱敷墊:以溫熱效果減少痠痛症狀,並加速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雖然大多數都有恆溫裝置,但仍不建議睡眠時使用,以避免漏電或燙傷。

 

隨時轉換姿勢動一下

 

慢性痠痛發生後,並沒有治本的有效方法,因此,許多人會尋求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也包括所謂的「民俗療法」。簡文仁提醒,引起肩頸痠痛的問題包羅萬象,建議還是先尋求正規醫療診治,再搭配適度的民俗療法,才不會延誤病情。另外,不論是按摩、整脊等療程,力道都要掌控好,有些患者覺得要夠大力、感到疼痛才有效,卻不知道這樣反而傷害了身體。

 

因此,要避免肩頸僵硬與疼痛,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預防性措施」,包括「正確姿勢」及「適時運動」兩步驟,才能雙管齊下發揮作用。

 

◎每30分鐘就要變換姿勢

俗話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站的時候腰桿挺直,不要彎腰駝背;坐的時候不要翹二郎腿,都是我們從小都聽慣的美姿美儀。不過,除了這些儀態要求外,簡文仁更強調隨時變化姿勢。

 

同一個動作或姿勢太久,很容易導致肌肉疲乏、緊繃,因此,低頭族頭低久了,就應該看看天空、轉頭看看左右;電腦族打電腦打太久會肩膀拱起,就應該動動肩膀,放鬆一下肌肉;上班族坐在椅子上坐久了,就要起來走一走、動一動,或是換一下坐的姿勢,例如本來是坐在椅子前面,扭動一下屁股往後坐,讓腰能靠在椅背上。一般來說,固定姿勢每30分鐘後就要換一下,不要都不動。

 

◎將「走動」融入生活中

台灣曾有一研究證實,每天運動15分鐘,就能延長約3年的壽命,可見養成「動」的習慣不僅能改善肩頸僵硬的症狀,還能延年益壽。而針對肩頸狀況,運動必須達到伸展與強化肌力的作用。

 

拉筋、體前彎、轉體等伸展動作,都能放鬆緊繃的肌肉;而肌力強度攸關承擔體內負荷的能力,當肌力不足時就很容易發生痠痛,若能藉由運動強化肌力,不但能減少痠痛現象,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肩頸僵硬。

 

游泳、慢跑、健走等有氧運動都是推薦的預防肩頸痠痛的運動,不過,現在上班族很多人都會抱怨:「加班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運動!」簡文仁表示,走動也是很好的運動,利用上廁所、倒水、送公文、走到同事邊聯絡公事,減少內線電話使用頻率、中午外出用餐、能走樓梯就不搭電梯、上下班提早下車等機會累積走動的時數,就能有等同於運動的效果,只要改變目前依賴的「坐式」生活,就不怕沒有運動時間。

 

簡文仁建議,每天定時定量運動30分鐘至1小時,而且可以分段進行,上班前提早一站下車,走10分鐘路程到辦公大樓,再花5分鐘走樓梯到辦公室,中午用餐再走10分鐘來回辦公室與麵攤,下班比較不趕時間就提早兩站下公車,慢慢散步20分鐘回家,算一算不知不覺中也花了45分鐘「走動」了,甚至不必硬擠出時間來運動,只要多爭取走動的時間即可以完成。

 

另外,上班時抽空動動身體、看電視時站起來扭扭腰、舉舉手,也都能獲得放鬆肌肉的效果,套句電影《食神》裡的對白:「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運動』。」

 

 

【脖子伸展操,每天做10次】

 

 

設計/簡文仁

 

◆頭頭是道(頸肩部伸縮動作)

1.坐在穩固且有椅背的椅子上,兩腳平放地上,雙手輕鬆放在腿上交握。脖子向後,肩膀向前挺出後停5秒。

2.脖子向前放鬆。

 

◆頂天立地(肩膀肌肉伸展動作)

1.坐在穩固且有椅背的椅子上,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上。

2.右手高舉向天,左手下壓向地,盡己所能延伸手臂5秒後換手。

 

◆回眸一笑(脖子肌肉與頸椎關節伸展動作)

1.坐在穩固且有椅背的椅子上,兩腳平放地上,雙手輕鬆放在腿上交握。

2.轉動脖子看左邊10秒後,轉回正面。換邊做。

 

◆風火輪(肩關節伸展動作)

1.坐在穩固且有椅背的椅子上,兩腳平放地上,兩手垂放於雙腿外側,左右兩肩同時往前旋轉5圈。左右兩肩同時往後旋轉5圈。

2.右肩單獨往前旋轉5圈。左肩單獨往前旋轉5圈。

 

◆神龍搖擺(肩胛骨肌力伸展)

1.坐在穩固且有椅背的椅子上,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上,雙手交握,掌心向上,往上直舉。

2.向左側彎5秒,回到中間。

3.向右側彎5秒,再回到中間。

 

◆朝天祈福(肩頸部伸展、強化肌力)

坐在穩固且有椅背的椅子上,但腰背不靠椅背,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上,抬頭挺胸,雙手伸直高舉過頭,掌心向前攤開。雙手向前後慢慢揮動10下。

 

◆反手交會(伸展肩胛骨兩側肌力,並強化背肌)

1.採站姿,肩膀放鬆,雙手自然下垂。右肩依前→上→後→下的順序畫圓轉動,約5秒。左肩依前→上→後→下的順序畫圓轉動,約5秒。

2.雙肩與雙手向後,雙手在腰部位置交握,並與身體反方向拉提,約5秒後放手休息。

 

◆猶抱琵琶(伸展肩胛骨關節與肌肉)

1.採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左手摸右肩,右手托住左手肘,並往右肩方向施力,讓左手盡量碰到背部肩胛骨,停留10秒。

2.雙手握拳,左拳拳背放於左腋下,右拳拳背放在右腋下。

3.雙拳拳背慢慢往胸口前移動,直到兩拳拳背相抵,停留10秒。

 

◆旱鴨划水(運動背部少動之肌肉群,強化肩頸與背部肌力)

1.平趴於床上或軟墊上,抬頭,雙膝筆直不彎曲。

2.兩手伸直向前畫圓圈10圈。

 

◆柔荑托月(舒緩頸部緊繃肌肉,強化肌力)

1.採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頸部挺直,雙手十指在後腦之處交握,雙肘平張。

2.臉部面向前方,雙肘向左邊傾斜,右肘盡量向上提拉,停留5秒回正。

3.臉部面向前方,雙肘向右邊傾斜,左肘盡量向上提拉,停留5秒回正。

4.低頭,雙肘沿耳側抱住頭部。

5.停留5秒抬頭,雙肘張開。雙肘向後擴張,頭部用力向後仰,以手掌托住頭部給予反作用力,停留5秒回正。

6.與腰部配合,雙腳站穩不動,頭部與腰部一起向左邊轉動,回正後換轉右邊。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4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