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吃三餐,消化系統幾乎沒停過地在工作。不過,消化道出了問題,初期常常沒什麼感覺,很多人都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異常。隨著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做健檢的人也變多了,醫師發現不少早期的消化道癌症就是這樣被揪出來的。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表示,晚期的消化道癌症常會出現腫瘤或潰瘍,但早期癌症的病灶通常比較小,外觀看起來像一點點隆起,比較不明顯。
以前只能開刀,現在微創手術就能搞定
早期發現癌症當然好,不過過去就算是早期病灶,病人也常常得接受開腹手術,把病灶切除。這樣的手術恢復期長,還可能產生沾黏等後遺症
好消息是,現在的內視鏡技術越來越厲害了!陳信佑說,現在很多早期的消化道癌症,其實不用大刀小刀,只要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這種微創手術,就能把病灶處理掉。
這種技術是日本開發的,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簡單來說,醫師會用胃鏡或大腸鏡進入體內,在癌細胞底下打入一些液體,把病灶「浮」起來,再慢慢像削水果皮一樣把癌細胞切除,過程相對溫和精細。
雖是微創,但還是有風險要注意
雖然這種手術不用開刀,但還是有風險,像是出血或腸胃穿孔。因為癌細胞會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所以切除時容易出血。尤其像胃跟直腸這些地方,血流又更多,更要小心。
至於穿孔的問題,大多數都能當下發現並用金屬夾處理,不太會引起嚴重感染,大家不必太擔心。
胃痛?便祕?別輕忽!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是關鍵
陳信佑提醒,早期癌症真的不容易察覺,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建議大家平常就要多留意身體狀況,有些方法也能幫助早期發現。
例如,胃部可以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大腸方面則建議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有潛血,就該進一步做大腸鏡。
總之,如果你有相關症狀或健檢異常,不要拖,早點看醫生檢查。如果真的是早期癌症,也許只要做個內視鏡手術就能處理好,免開大刀、恢復快、生活影響小。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每天喝「1飲料」恐害胃潰瘍! 醫激推「8樣顧腸胃食物」:屎色偏黑別不當一回事
·常肚子痛是「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1圖秒辨...右上是肝膽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