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是一種皮下腫塊疾病,一般是因為脂肪細胞過度增生所造成,外觀上看起來就是胖胖的一團小肉丸,外層覆有一層包膜,邊緣完整、清楚、會滑動,常見生長於皮膚下的軟組織層,好發於四肢或軀幹等部位。
脂肪瘤並不只侷限生長於四肢,只要是有脂肪細胞的地方,包括內臟、後腹腔、肌肉、筋膜等,就可能發現脂肪瘤。只是生長在表淺層的軟組織處,比較容易被觸摸或看到,所以,感覺上比例也會比較高。
脂肪細胞過度增生所造成
臨床上較多的脂肪瘤病例多是單顆生長的,大小約為1公分,不過,也有少數患者是由於遺傳體質,而在身上長出許多顆的脂肪瘤,屬於「多發性脂肪瘤」。
脂肪瘤是因為脂肪過度增生所導致,與肥胖並沒有任何的相關性,同時也與飲食油膩與否沒有關係。目前脂肪瘤真正發生原因尚未釐清,部分患者是因為外傷後,在癒合的情形下,也刺激了脂肪組織增生,而長出了脂肪瘤。另外,遺傳也是一種可以解釋脂肪瘤出現的原因,研究顯示,有脂肪瘤的患者,多數都有家族史,尤其是多發性脂肪瘤,與遺傳的關係更為密切。
內臟的脂肪瘤需要追蹤
一般來說,脂肪瘤並不會造成患者的不適,它的生長相當緩慢,可能就是默默地生成於有脂肪細胞的地方,如果沒有觸摸到,說不定患者根本都不會發現它的存在。但如果脂肪瘤生長的地方,剛好位在血管或神經密集之處,就可能會因為血管自然收縮或壓迫到神經而牽引到脂肪瘤,繼而感到疼痛;或因過度生長,造成外觀變形而引起注意。
長在軟組織層的典型脂肪瘤,較少發生惡性病變,因此,患者並不需要特別擔心。但如果是在內臟或是後腹腔發現有脂肪瘤,就要長期追蹤,一旦發現脂肪瘤有突然變大,或是邊緣變得不清楚的現象,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病變導致脂肪瘤發生惡性變化(癌症),或是良性脂肪瘤轉為惡性腫瘤,必須盡快治療。
2種方法治療脂肪瘤
◎手術切除
所謂手術切除即是將病灶切割下來之後,除了可以達到治療效果,更可以透過病理檢查確定是否為良性。通常針對單顆病灶,多以切除為主,術後只要保持傷口清潔,避免紅、腫、熱、痛等發炎情形發生,多半都可以順利復原。
◎脂肪抽吸
類似抽脂手術,主要就是將脂肪瘤內的脂肪抽吸掉,藉以縮小脂肪瘤的體積,優點是傷口較外科手術切除者小,恢復期短,並且不需要特別照顧,適合單一過大的脂肪瘤或多發性脂肪瘤的患者。
由於多發性脂肪瘤一旦開刀處理,將會造成多處傷口,反不利於治療與照顧;而過大的脂肪瘤如採手術切除,往往傷口較大,術後恢復期也比較長,因此適合用脂肪抽吸法治療。
對於多發性的脂肪瘤,除非是長得太大而且已影響外觀及功能,醫師才會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由於脂肪瘤生長緩慢,患者並不需要急著治療,反而應該觀察脂肪瘤的狀況,隨時監控身體狀況。但當脂肪瘤愈大時,手術切除也會愈複雜,同時傷口與恢復期也會比小顆的脂肪瘤來得更大、更久,因此,如果希望治療的患者,還是及早處理會比較好。
脂肪瘤切除後易復發?
單顆的脂肪瘤切除之後,是否會再復發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A顆脂肪瘤手術切除後,就已經不再存在A顆脂肪瘤了,因此,即便同一個部位再次找出B顆脂肪瘤,B顆脂肪瘤即是新長出的一顆,並非A顆脂肪瘤的復發。
身上突然長出從沒看過的東西,患者當然會相當緊張,更遑論多發性脂肪瘤患者的身上,密集長出了那麼多顆的脂肪瘤。當碰到這種情況時,患者首先最需要做的事情絕對不是緊張與胡思亂想,一定要到醫院皮膚科或整形外科做詳細檢查,再決定後續的處理。
尤其是生長在皮膚深層、臟器或後腹腔的脂肪瘤,更應注意追蹤觀察,判斷是否有惡性變化的可能,盡早治療。其實良性脂肪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疾病所導致的惡性病變,因此,發現身上有脂肪瘤,先請醫師確定
良性或惡性,再決定如何治療。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脂肪瘤與肥胖沒有關係!會自己消失嗎? 專科醫師告訴你如何治療
· 粉瘤要如何治療?和脂肪瘤、青春痘怎麼分辨? 別自己亂擠!這樣做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