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帶來的早死風險,健康專家都建議「運動333」,也就是每次30分鐘、每周至少3次的運動建議,但對於工作忙碌,下班就累得半死的上班族來說,卻覺得如同天方夜譚般難以達成。最新研究發現,只實每天大約運動11分鐘,就有明顯預防早死風險的效果,甚至每天只要有動一動,即使時間很短,都有幫助,研究刊登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每周運動150分鐘難達標
雖然衛生單位或是保健專家都鼓吹大家,「每天花
近期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中,一項由劍橋大學學者聯手進行的大型研究,蒐羅了196份過往研究、涵蓋人數超過3000萬人的資料分析;這些人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周運動150分鐘,不到1/10的人每周運動300分鐘或以上。
每天運動11分鐘,降低23%早死風險
分析顯示,如果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運動,約可降低因各種原因死亡的風險31%,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降低29%、死於癌症的風險降低15%;但若每周進行超過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者,降低早死的風險只能再增加非常些微的比例,似乎做太多也無益。
然而如果每周運動時間減半,即75分鐘,也就是每天大約花11分鐘運動,就可降低23%早死的風險,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17%、罹癌風險降低7%,對某類型的癌症如頭頸癌和胃癌、骨髓性白血病和骨髓瘤的罹病風險降低幅度更達14%至 26%。
所謂的「適度活動」不一定指跑步運動項目,研究人員說,有時只需要改變一些習慣,例如步行或騎自行車去工作或上學,或是家長和小孩積極玩耍,「做你喜歡的活動」感覺到會喘、會流汗,就達到適度活動的效果了,運動一點也不難。
延伸閱讀:
。蔬果顏色多,藍紫色、白色、黃橙色、紅色、綠色,其中1種8成的人都吃太少
。每天都要勤做1件事,能防子宮內膜癌、中風和延緩腦退化,還能預防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