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ARTICLE AREA
更多分類 瘀青血腫,RICE準則助緩解
瀏覽人次:39948 返回列表
.jpg)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391期)
運動除了能幫助健身,也得小心可能帶來的傷害,以及後續應如何正確處置。以最常見的血腫瘀青為例,當身體遭受外力撞擊,輕則造成皮下微血管破裂,也就是所謂的「瘀青」,會在皮膚留下「黑但不痛」的印記,對身體並無大礙,放著不管也會自行散掉吸收,慢慢消褪。
比較嚴重的是肌肉裂傷所造成的「血腫」。由於肌肉被許多血管包覆著,當撞擊力道過大時,會導致肌肉裂傷、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持續性且大量的滲出,並形成腫脹。這類傷害可能長達半年之久才會恢復,因此,一定要停止運動,以避免傷勢惡化。
當遇到血腫問題時,醫師強調在事發第1週,應遵照「RICE」準則進行處置:
˙「R」是指「Rest」,也就是休息:急性受傷後應完全的休息。
˙ 「I」是指「Ice」,也就是冰敷:冰敷能減少疼痛、放鬆肌肉與消炎。對於急性受傷者,每天早、中、晚可以多冰敷幾次,只是要小心凍傷,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
˙ 「C」是指「Compress」,也就是壓迫:用彈性繃帶包起,對患部施以壓迫,能避免腫脹。
˙ 「E」是指「Elvation」,也就是抬高:將患部抬高到比心臟還高的位置,以避免重力形成腫脹,如手傷者需將手舉高、腳傷者則建議躺在床上,將腳抬高。
一般而言,肌肉裂傷、骨折等患者,傷後需完全不動,在床上平躺至少1週,恢復期約需2~3週,而韌帶、肌腱拉傷、腳踝扭傷者,則需停止運動,但不能完全不動,否則可能造成肌肉萎縮。其中,韌帶受傷的預後情形,將視年紀與受傷部位而異,若是傷在腳踝,可以自行恢復,但若是膝蓋部位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則有98%得開刀換新韌帶。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