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案17027-案17028、案17031、案17033-案17037)、越南(案17029)、匈牙利(案17030)、哈薩克(案17032)、菲律賓(案17038)、韓國(案17039)、英國(案17040)、德國(案17041)及印尼(案17042)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2月12日至12月26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884,00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864,380例排除),其中16,931例確診,分別為2,277例境外移入,14,6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jpg)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全球疫情升溫,Omicron等新興變異株於全球迅速擴散,上週(12/20-12/26)境外移入病例數新增109例,較前一次(12/13-12/19)新增62例,上升76%,且Omicron變異株增加迅速,截至今日已累計34例,感染國家以美國及英國較多,加以我國已檢出多起境外移入病例為突破性感染,經評估國際間採認之入境前檢驗報告多以採檢日計算,故為確保航空防疫安全,自2022年1月4日零時起(啟程日),旅客搭機前應檢附之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調整為「2日內」報告,報告起計日由原「報告日」改以「採檢日」為基準,並以啟程地表定航班時間(不含搭機當日)往前推2個「日曆日」計算,請旅客搭機前務必確認PCR檢驗報告符合以上規範。
指揮中心說明,旅客所持「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請符合下列規範:
1. 以英文、中文或中英對照版本為原則。
2. 該報告可為紙本(正本/影本)或電子報告書形式。
3. 需採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且應可審核登機者之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疾病名稱、採檢日及報告日、核酸檢驗方法(包括PCR、Real-Time PCR及RT-PCR等)及判讀結果等。
4. 血清免疫學檢驗抗原或抗體,非屬核酸檢測,未符合本措施規範之條件。
對於違反前述規定之旅客,抵臺時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69條規定及衛生福利部公告裁罰基準,處新臺幣一萬元至十五萬元罰鍰。
指揮中心強調,適逢春節前返鄉人潮,請旅客返臺必須事先瞭解並配合我國現行入境檢疫規定,及在臺檢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延伸閱讀:
·AZ第三劑選莫德納orBNT? 專家揭「混打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4症狀
·第三劑疫苗「保護力效果排列」曝光! mRNA疫苗、蛋白疫苗、腺病毒疫苗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