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一輩子洗腎 身體出現4個警訊別大意
因為腎臟屬於沉默的器官,初期的慢性腎病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症狀,但如果病患腎臟功能持續下降,患者就很可能因為無法消除體內代謝的廢物與液體,因而產生噁心、嘔吐、食慾差、水腫、高血壓、頭痛、貧血,甚至是骨頭的病變;其中的腰疼、泡沫尿、尿量減少或者是血尿等,都是平時可留意的腎病變徵狀。
腰痛多來自肌肉骨骼? 這種腎病健檢才現形且會代代相傳
多囊腎是一種跟家族遺傳性有關的腎臟疾病,其他大多數的慢性腎臟病是由於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所引發。
幻聽幻覺當卡到陰? 有這些蛛絲馬跡恐是思覺失調症
這種像是「卡到陰」的症狀,其實正是思覺失調症,其因大腦多巴胺分泌失調造成的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主要的症狀有思考扭曲與知覺異常,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然而,每一次復發,不僅會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導致認知功能退化;隨著病人失業或失學的時間延長,也增加回歸社會的壓力
健身只顧上半身? 當心胸肌還沒練成反而先操壞血管
根據日本的研究指出,若單純只做上肢重量訓練會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在短時間內促使血管收縮、血壓提高,與下肢重量訓練相比,造成血管硬度增加近2.2倍,再加上動作施力不當或出力時閉氣的習慣,可能就會引發血管栓塞,想練成硬漢卻先硬了血管。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目前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心臟衰竭病人也需長期接受藥物及飲食控制,除了定期回心臟科追蹤吃藥控制之外,進行心肺復健也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
一天得吃5種以上的藥 多重用藥怎麼服用才正確?
血壓一直偏高的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大多是年長者,也多半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每次需要服用的藥物種類非常多,該怎麼吃,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鈉鹽失衡
現代人都怕高血壓,所以,拼命減鹽、限鹽,擔心鈉攝取過高。其實,鹽不是越少越好,在醫院急診中也發現不少因鹽吃太少,造成低血鈉被送醫急救的人;雖然健康飲食要低鹽、低糖、低油,但也要有適量的鈉鹽,來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才能健康不生病。
五穀雜糧熱量低助減重? 錯誤迷思你可能也被騙了
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導致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的發生,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都是因為飲食不當所引起的;因此,不少人會將主食的米飯、麵改以五穀雜糧替代,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減緩醣類吸收、降低血且促進腸道蠕動,因此不少減肥的人更將五穀雜糧視為一大利器!
心臟最怕溫差大! 養成5習慣防心血管遭偷襲
秋分到來,早晚溫差大,正是秋老虎發揮的時候,中央氣象局預測秋分後早晚溫差可高達10℃,一旦溫差大時,血管收縮就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特別是長輩及慢性病病人,千萬別輕忽季節交替對心臟血管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