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是憂鬱還是失智? 從1件事就能分辨
當家中老年人出現腦部思考變慢、記憶力衰退、判斷力減退等狀況時,可別就此認定老人家是得了「失智症」,還需要仔細觀察評估,或許是得了「假性失智症」,也或許是其他病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嚴重貧血或缺乏維生素B12,也可能是視力、聽力受損等所引起的認知障礙。
姿勢性低血壓 中風、失智機率大增
很多人從坐著或躺著要起身時,常會感覺頭暈目眩,這種狀況稱為「姿勢性低血壓」。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的中年人,要當心未來罹患失智或中風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吃對了,不憂鬱、不失智,還能抗癌
根據一項刊登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中,由中國研究團隊分析自2001年~2014年的16份研究報告進行回溯性分析,結果顯示,和少吃魚的人比起來,多吃魚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憂鬱症,尤其是男性的憂鬱症風險可降低約20%,女性則可以降低16%。
假性失智還是真失智?什麼是假性失智?
如果家中高齡長者的記憶力越來越差、老是忘東忘西,是真的「失智」或「假性失智」?若能仔細分辨,其實某些非退化疾病因素造成認知功能的衰退現象,在經過治療之後,是可以恢復的。
吃東西多咬幾口不失智
日本研究發現,咀嚼能夠有效防止記憶力衰退,若能達到充分的咀嚼,可以使腦循環增加約50%。的確有研究指出,咀嚼會刺激腦部主管記憶力的部分,由於腦部的海馬區細胞,正是掌管學習的區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短期記憶力也會衰退,而咀嚼的動作,可以提高腦內海馬組織的信號活躍性,以防止老化。
記性不好怎麼辦
曾有調查顯示,現代人最害怕的疾病就是失智症,但該如何預防失智症?目前醫界仍是無解,過去被認為唯一有幫助的,是盡量保持健康的地中海式飲食型態,而最新研究發現,維持肌肉強壯有助大腦記憶力提升。
長者重聽 失智風險增5倍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300萬以上,依人口比例推估,目前約有100萬的老年聽損人口,重聽儼然成為長輩常見的疾病。國外研究更指出,老年性重聽與失智症具關聯性,由於聽力受損的人容易憂鬱、焦慮、不願與旁人互動,因而導致失智症發生的機率提高5倍之多,因此,如何察覺聽力退化、如何保有好的聽力,甚至如何選配助聽設備,都是相當值得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