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搜尋結果
*

大暑來襲!狂吃冰恐反中暑、拉肚子 中醫師大推「2甜湯」利濕清熱又顧腸胃

大暑可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從一開始輕羅小扇撲流螢,然後天氣逐漸悶熱,空氣濕度增加,大地也跟著濕潤起來。

發佈日期:2025/07/22
瀏覽人次:6388
*

國中生戶外中暑送醫 醫示警:兒少熱傷害恐奪命,家長須掌握4級徵兆

兒童的散熱能力較成人差,且神經反應不敏銳,往往難察覺不適,加上常因玩得太投入忘記補水與休息,進一步增加中暑風險。

發佈日期:2025/07/21
瀏覽人次:3624
*

你真的中暑了嗎?中醫教你分辨「陰暑」與「陽暑」,對症處理才有效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不常運動、體質怕熱怕流汗的女性,或是出入冷熱環境頻繁的上班族、業務員

發佈日期:2025/07/16
瀏覽人次:6072
*

中暑不是小事!兩種中暑型態+自救與預防一次看懂!

中暑就是體內產生或吸收太多熱量,但又無法有效散熱,導致身體器官無法正常運作,常見分為兩大類

發佈日期:2025/07/10
瀏覽人次:6101
*

小暑養心必學!中醫師教按「1部位」護心降火 中暑快冰敷這裡保命

因為小暑天氣炎熱,所以容易中暑。平常應盡量減少在陽光正烈時戶外活動,並注意水分攝取保持身體涼爽。

發佈日期:2025/07/07
瀏覽人次:5530
*

【別等中暑才後悔】順應天時、食療刮痧一次搞懂夏季防暑妙法

不少人在戶外活動後雖然有補充水分,卻還是感到疲倦、頭暈,這常是電解質輕度失衡的徵兆。

發佈日期:2025/07/06
瀏覽人次:5144
*

夏至悶熱誘發「冷氣病」!醫提醒:出汗調節體溫、防中暑才是關鍵

許多中暑個案的共通點就是「不太會流汗」,因此出汗能力差的民眾更要主動運動,流汗後也應盡快洗澡,避免著涼。

發佈日期:2025/06/21
瀏覽人次:5985
*

高溫不只會中暑!當心炎熱天氣也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或是急性冠心症,通常是因為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因為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原因逐漸的退化

發佈日期:2025/06/20
瀏覽人次:3730
*

夏至養生指南:陽氣最盛時,做好這幾件事遠離中暑與心悸

夏至後氣溫節節升高,常讓人感到食慾不振、心煩氣躁、頭暈腦脹、倦怠乏力。

發佈日期:2025/06/20
瀏覽人次: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