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過期藥,等於吃錯藥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7/11
瀏覽人次:49838 返回列表

服用了過期壞掉的藥,附於藥物上的毒素就會侵襲肝、腎器官,直接破壞肝臟細胞及腎臟細胞。

文∕連以晴

 

根據統計,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去醫院一趟會掛24科門診,形成特殊的「逛門診」現象。民眾也有多拿藥、囤藥的習慣,尤其是逢年過節,更會設法多拿些藥,以備放長假或旅行所需。此外,也有「送禮送健康」的觀念,常看到民眾購買保健食品當做伴手禮,造成家中堆滿藥物或保健食品的特殊景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師陳崇逸表示,藥物就跟食品一樣,必須妥善保存,因為藥品很容易受到濕度、溫度、光照等影響,降低了藥物品質穩定度,另外,保存期限也是藥物保存相當重要的一環,只是很多人容易疏忽。吃對藥物能救命,吃錯藥則可能會害命,吃過期藥對身體的危害程度,跟吃錯藥是不相上下的。所謂過期藥是指超過保存期限的藥品外,同時也指受潮發霉的藥、遭到污染的藥或壓碎不成粒變質的藥。長期服用過期或變質藥物,都會對身體產生程度不一的損害。

 

當人體吃進藥物後,會經過一段吸收、分布、代謝、排除的長途旅程。第一站「吸收」,是藥品與人體的第一次接觸,不同劑型代表不同的接收部位,像口服藥是經胃腸道吸收,點鼻液劑則是由鼻腔黏膜吸收;第二站「分布」,是透過局部作用或血液循環,將藥物的療效遍布全身;第三站「代謝」,當藥品在人體內發揮療效後,性質改變的程序稱為代謝,例如肝臟中的酵素能讓藥品失去毒性或活性,進而保護身體組織;最終站為「排出」,在肝臟被代謝後的物質,進入膽汁後再進入小腸,最後透過糞便排出,或血液中的代謝藥品經腎臟轉成尿液後排出。

 

藥物開封後6個月,過期傷肝腎

腎臟及肝臟是負責人體代謝的主要器官,若藥物過期或受潮發霉後,都可能會產生毒素(例如黃麴毒素),一旦服用了「壞掉」的藥品,附於藥物上的毒素就會侵襲肝、腎器官,直接破壞肝臟細胞及腎臟細胞。

 

醫療院所常見的藥物包裝方式有4種,包括分包機包裝、藥袋紙包裝、夾鏈袋包裝或鋁箔錠劑包裝。其中,鋁箔包裝的外觀上都會有保存期限的標示,可以清楚得知何時到期;但夾鏈袋及藥包紙則是散裝各種藥物,該如何辨別保存期限?陳崇逸表示,除了有清楚標示保存期限的鋁箔包裝,或直接於藥局購買的成藥、保健食品外,其他不清楚的藥品開封後,一般都是建議保存36個月,即從開封取藥日起算,若藥物到期後仍沒有吃完,就不要再吃。

 

避免囤積藥物的方法

陳崇逸表示,民眾要避免吃到過期藥物的方法,除了謹慎注意保存期限及保存方法,不要在家中囤積藥物也是一種有效方式。

1、避免不必要的藥物,像是多科看診時,要提醒醫師不要重複開藥;當病情好轉或有變化時,與醫師討論用藥情況。

2、依醫囑用藥,減少自行增減藥量。

3、依照自己的用藥經驗,像是感冒藥水容易有嗜睡的副作用,每次感冒都不會服用藥水的病人,則可以與醫師討論,可否不要開感冒藥水,免得拿了也沒喝。

4、避免接受親友贈送的藥品。

5、不隨意購買成藥和保健食品。

6、整理已經過期和變質的藥物。

在藥物的保存上,也要注意避免直接照射日光或放置在高溫處,最好能放在小型防潮箱中,以恆溫、乾燥的環境保存,才能維持藥物的品質。最後,也不要忘了將過期及變質的藥物以夾鏈袋裝好,再送到設有藥物回收箱的醫療院所或社區藥局進行回收。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