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30歲的陳先生擁有穩定工作,平時也參與短線股票和加密貨幣投資。起初只是想賺點外快,卻不料投資失利後不願罷手,還向銀行與信貸公司借貸,不斷加碼、試圖翻本,最終債務越滾越大,甚至向親友借錢,與家人關係也漸行漸遠。
在情緒低落之下,陳先生在親友的陪伴下前往身心醫學科求診,經醫師評估,確診為賭博成癮合併憂鬱傾向,在接受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半年後,陳先生成功控制投機衝動,逐漸重拾家庭關係與生活節奏。
什麼是賭博成癮?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蕭彣卉指出,「只要將有價值的東西置於風險中,為了換取更大的報酬,都可視為賭博。」這不僅包括麻將、彩券與運動博彩,連短線炒股、當沖、加密貨幣交易,甚至是遊戲抽卡課金,也都可能涉及賭博行為。
當這些活動逐漸取代生活重心,即使造成金錢、人際、心理等嚴重後果,仍無法停止,就已符合「賭博成癮」的醫學定義。
誰是高風險族群?
蕭彣卉指出,賭博成癮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1.青少年
2.教育程度較低者
3.衝動性格強、童年創傷者
4.來自弱勢或功能失調家庭者
5.曾有酒癮、藥癮、憂鬱症等精神疾患者
大腦如何「上癮」?
成癮背後與大腦的獎勵與控制系統失衡有關。蕭彣卉解釋,大腦前額葉與邊緣系統在賭博過程中受刺激,產生多巴胺等快感物質,令人一再想要追求「中獎」的刺激。這就像酒癮與毒癮一樣,讓人難以自制。
常見的思考陷阱還包括:
1.賭徒謬誤:認為輸久了就會贏
2.接近中獎效應:明明沒中,但覺得差一點就中
3.控制錯覺:相信靠自己技巧可以扭轉結果
賭博成癮怎麼治?
診斷上,醫師會透過問診與量表評估。治療方面則以心理治療為主,包括:
認知行為治療(CBT)
動機式晤談:幫助患者意識問題,建立戒賭動機
行為管理:封鎖投資APP、帳戶由家屬協助控管
若有嚴重衝動與情緒問題,則會搭配藥物治療,例如:
拮抗多巴胺成分的鴉片類拮抗劑(拿萃松)
抗憂鬱劑
穩定神經傳導的藥物
治療至少需維持半年以上,且一年內持續追蹤,才有助於穩定不復發。
支持系統是關鍵
家人、朋友與專業輔導團隊的陪伴與理解,是幫助成癮者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蕭彣卉也提醒,民眾若感到生活壓力大,應選擇健康紓壓方式,例如與人互動、運動、戶外活動等,而非轉向高風險的賭博行為。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股市崩跌!!表面冷靜、內心崩潰:凡事都Hold住的人,最容易被這種病擊倒
.天冷特別容易憂鬱、心情差!醫揪「3大兇手」 自救方式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