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搭飛機「這3件事」千萬別做!醫示警:恐釀血栓上身、當場猝死 連衣服也中招
字體
瀏覽人次:4176 返回列表

 

搭乘航班時,你是否只擔心「時差或行李」問題?其實,還有一個更危險的隱患潛伏著——經濟艙症候群(Economy class syndrome, ECS )。般認為,靜脈栓塞的發生與機艙內的空間有關,因此稱之為經濟艙症候群 Economy class syndrome, ECS);其實,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搭乘長途巴士、公共汽車或火車等。所以,後來改稱為「旅行者血栓症( Traveler's Thrombosis , TT )」 世界衛生組織曾就此議題在日內瓦召開專家會議,與會學者最終共同結論是,航空旅行與靜脈栓塞確實存在某些關聯!且這種急症可能在短時間內致命,而它的源頭往往與長時間飛行有關。

你們知道嗎? 澳洲報告每380,00位旅客,會發生1個肺栓塞(PE)案例,深層靜脈血栓(DVT,也是肺栓塞的前驅)發生率則是每4,500名乘客中1例。另篇論文指出,當搭機飛行時間超過8小時,發生血栓機率將增加2.3倍。從上述研究看來,顯示飛航距離越遠、時間越長,發生率愈高。

 

為什麼長程飛行,會帶來風險?

 

長時間坐在狹小的飛機座位上,身體幾乎無法活動,這對健康來說是一大挑戰。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當你長時間不動時,腿部的血液流動變慢,可能在靜脈中形成深層靜脈血栓(DVT)。一旦這些血栓脫落並流向肺部,就會阻塞肺動脈,引發肺栓塞。

此外,飛機艙內低濕度的環境容易導致脫水,使血液濃度升高,進一步加劇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哪些是PE/DVT高風險族群?

 

若乘客具有下列風險因素,DVT/PE 的風險會顯著提高:

 

1、最近動過手術或創傷

2、孕婦或產後

3、有癌症病史

4、曾有血栓病史

5、服用荷爾蒙藥物(口服避孕藥)

6、久坐超過4小時以上(經濟艙)

 

 

你坐飛機3大危險行為

 

某些日常生活習慣,可能在長途飛行中成為健康隱患。以下是三個常見的危險行為:

 

1、長時間坐著不動

全程「黏」在座位上,血液在下肢停滯不前,極易形成血栓。醫學研究顯示,這是引發肺栓塞的最大風險之一。

2、使用含雌激素藥物

如果你正在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或相關藥物,血液凝固的傾向會增加,尤其在長時間飛行中,這種風險會顯著上升。

3、誤穿了壓力襪

壓力襪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但若穿著不合適的尺寸或方法錯誤,反而可能壓迫血管,讓問題更嚴重。

 

這些行為看似無害,但在長程航線的特殊環境下,可能成為致命的導火線。

 

 

如何坐飛機才安全?

 

為了降低風險,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提供了幾個簡單卻有效的建議:

 

1、選擇寬鬆服裝

避免穿著緊身褲或束縛性衣物,這樣能讓血液自由流動,減少血管壓力。

2、定期活動身體

每隔30分鐘做些簡單動作,例如:

.踮腳10次:刺激小腿肌肉,幫助血液回流。

.旋轉腳踝:保持關節靈活,防止僵硬。

.起身走動:如果條件允許,站起來走幾步是最佳選擇。

3、補充水分

在飛行中多喝水,避免血液因脫水而變得黏稠,這是預防血栓的關鍵一步。

 

 

年輕人別大意 你日常習慣也藏危機

 

跑出國的大都是會跳、會走的年輕人,而肺栓塞,又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因不良習慣而受害。例如:長時間玩電腦或手機,久坐不動的後果與長途飛行相似;穿著過緊的衣服,追求時尚可能無意中壓迫血管;缺乏運動,不規律的生活作息讓血液循環長期處於低效狀態。黃軒提醒,這些習慣日積月累,可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坐飛機的高風險族群,即使你是年輕人!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搭飛機耳鳴怎辦? 教你「5方法」減輕不適:吃糖果、喝水都有幫助
·飛機餐「吃這4類食物」恐害不舒適!咖啡因上榜 6項飲食叮嚀要注意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