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ARTICLE AREA
更多分類 父親節快樂!幫爸爸把關,別讓無聲殺手找上門,攝護腺癌3危險因子
瀏覽人次:6890 返回列表
今天是父親節,要來關心一下老爸的健康。根據一項台灣研究數據顯示,初次診斷就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占所有病例的34%,因此,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暨微創手術中心主任蔡曜州指出,與攝護腺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如下:
三大危險癌因子
1.年齡增長:年紀越大罹癌風險越高。但有些長者的攝護腺癌很早發現,就算不治療也無影響,追蹤觀察即可。
2.種族:黑人罹患攝護腺癌風險較高,亞洲人相對較低。
3.遺傳:建議超過50歲男性進行攝護腺相關檢查,若一等親有罹患攝護腺癌者,最好40歲後即開始定期檢查。
早期攝護腺癌大多無症狀
早期攝護腺癌大多無症狀,但若男性發現有頻尿、無法完全排空尿液、急尿、尿流細小、須用力解尿、夜尿次數增加等症狀,務必就醫檢查。攝護腺癌晚期症狀很明顯,依癌細胞轉移的部位而異。
例如轉移到骨骼,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或骨骼疼痛;轉移到膀胱會有血尿;侵犯到輸尿管開口,則造成尿路阻塞;轉移到腎臟會有腎積水;轉移到直腸則導致便秘;肺轉移早期可能無症狀,晚期則有呼吸困難、肺積水等現象。
攝護腺癌分4期
蔡曜州表示,可經由直腸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骨骼掃描、正子掃描等影像檢查進行期別確認。
第一期:癌細胞局限在攝護腺組織內。
第二期:癌細胞仍局限在攝護腺組織內,但肛門指診或影像檢查,可摸到或看見攝護腺有腫瘤。
第三期:已侵犯鄰近組織,如儲精囊、攝護腺包膜。
第四期:癌細胞已遠端轉移到骨骼或其他器官。
延伸閱讀:
。亞洲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毎天多喝2杯「這飲料」,降低患病風險
。攝護腺癌治療重大新進展!!「1特殊細胞」能逆轉癌細胞欺騙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