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吳先生居無定所,平日最大的嗜好就是抽菸、嚼檳榔,只要一拿到錢,就會去買菸及檳榔;每天買檳榔約花費100元;因為到奇美醫學中心就醫,填寫菸檳史後被勸說戒檳,雖然口腔黏膜檢查結果為正常,但考量其嚼檳榔史已有20年,擔心未來罹癌,且購買檳榔的經濟負擔大,經勸導後加入戒檳行列。
但因吳先生居無定所,也無聯繫方式,個管師為了追蹤其戒檳效果,常常利用吳先生回診時間直接於看診診間外等候,積極勸說以各類替代品來取代對檳榔的依賴,也加強吳先生的信心,並說明節省下來的費用能讓生活變得更舒適,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吳先生已成功戒除檳榔。
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
近期國人因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違反當地法令遭到羈押,因為土耳其司法機關認定檳榔中含有的檳榔鹼是毒品。事實上,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在1987
國人嚼食檳榔的習慣,常加入添加物(如:荖藤、荖花或石灰等)來增加口感,但添加物卻讓致癌風險倍增,而且,長期嚼食檳榔更是如同以粗糙菜瓜布持續刺激口腔表皮細胞,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損傷破壞,長久下來便可能產生癌症。
有吸菸或嚼食檳榔習慣者,應常規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公布的資料顯示,初次診斷為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者8,170人,當年死因為前述診斷者共計3,027人,為男性癌症好發的第三位,死亡率的第四位;尤其口腔癌病人發現時的平均年齡約57歲,屬於家中重要的勞動人口,罹癌後對於家庭影響甚鉅。
受疫情衝擊影響,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今(2021)年1至6月間吸菸、嚼檳榔者接受口腔黏膜篩檢者共23.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6%,約減少1.5萬人次;而奇美醫學中心更因配合防疫降載,自行減少非緊急醫療的檢查,1至7月接受口腔黏膜檢查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8.67%,隨著疫情逐漸降溫,奇美醫學中心社區發展組專員王美仁更呼籲「有吸菸或嚼食檳榔習慣的民眾,應常規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成功戒除檳榔並不困難
奇美醫學中心社區發展組專員王美仁指出:奇美醫學中心自2017年起提供專業戒除檳榔服務,目前已累計498名個案參與戒除檳榔,高達9成以上皆可順利戒除;在戒檳期間,個管師會透過面談及電訪追蹤,教導嚼食檳榔個案透過替代物品、強化戒除之信心及頻頻鼓勵下,成功戒除檳榔。
延伸閱讀:
。嗜吃2國際致癌物,恐早20年過世 ! 口腔「5警訊」罹癌機率高
。嚼檳榔不只致癌,還會讓免疫力下降! 教你防疫防癌3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