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離美感的家人,現在因COVID-19疫情的蔓延而被迫24小時的綁在一起,原本規律上、下班的通勤生活變成了居家辦公,雙薪且有孩子的家庭,甚至變成在家搶電腦辦公或視訊上課!沒有私人的空間、沒有可以靜一靜的時間,在這時期,情緒也變得更加敏感了,許多伴侶面臨相處上的爭辯,甚至發生離婚、分手的情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教您小撇步,【SAFE】度過居家抗疫。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Stop」:停下來
▸「Avoid」:避免衝突擴大
為避免衝突擴大,可先適時迴避,待在不同空間,給彼此冷靜思考的空間,用自己的方式釋放衝突的情緒,可能是大哭一場、大吼大叫、搥打枕頭或是聽音樂做運動,讓自己能好好的宣洩。
▸「Face」:面對問題
就好像堵塞的水管需要疏通一樣,因為各種原因而形成的問題,好像是水管中的堵塞物,若不清除,它將越積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當冷靜思考後,因正視衝突點,雙方可以共同腦力激盪,協商出1個具體可行的方法。
▸「External」:善用外在支援
能正面討論彼此的不和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溝通障礙,可以找值得信賴的朋友、親戚,幫助釐清問題的癥結點。但如果其中一方產生生理、心理症狀時或有暴力傾向時,建議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兩個完全不同成長背景與脈絡的人,在同個屋簷下生活,本來就不是1件容易的事,當共同要面對1件事時,不同的價值觀,就可能需要磨合,沒有百分之百適合自己的人,最重要的是雙方要懂得去溝通,解決問題,若您或您周遭的親友,遇到兩性關係困難處理的議題,而導致情緒困擾需要協助,可以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1925,希望能協助彼此順利地度過這段時間。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婚姻觸礁如何挽救?是誰殺了婚姻? 諮商心理師列「7點忠告」:別只想改變對方
·居家防疫心理悶出病? 精神科醫給「3個建議」鍛鍊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