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ARTICLE AREA
更多分類 12招,拒絕髒空氣奪命
瀏覽人次:24097 返回列表
霾害來襲,遠方視線一片霧茫茫,空氣品質呈現「紫爆」,天氣預報警告民眾,待在室內應緊閉門窗,外出務必配戴口罩,才能避免吸入壞空氣,危害身體健康。
胎兒依賴臍帶獲得氧氣、養分維持生命,新生兒呱呱墜地來到世上,大聲宣告能夠自己呼吸了,說明空氣對人體的必要性。正常人每分鐘呼吸次數約16~20次,呼吸速率過快、過慢,可能代表身體出現異常;長期吸入壞空氣,當然也會危害身體健康。
吸入壞空氣,容易短命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召集委員、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兼內科部主任邱國欽表示,空氣經由鼻腔吸入,氣流通過咽、喉等上呼吸道,進入氣管、支氣管、肺部等下呼吸道,在肺部小氣道的肺泡中,與心臟輸送到肺部的血液進行氣體交換,運輸氧氣到血液中氧合作用,並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不斷循環以維持生命。
人要能夠活著,就必須具備心跳及呼吸等2大生命徵象,各對應支持人體運作的心臟及肺臟,其中,心臟負責推動血液循環全身,而肺臟是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空氣可稱作是生命的泉源。
當肺臟進行氣體交換時,若吸進較多的有害物質,長期下來會可能造成肺部損傷,進而肺纖維化,甚至產生肺病變,影響肺部換氣功能,導致心肺功能及氧合能力下降,平常呼吸容易感到上氣不接下氣,久而久之,全身各器官機能都會逐漸衰退,更會縮短存活壽命。
(全文詳見《常春月刊》4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