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藥配水太少 容易食道潰瘍
字體
發佈日期:2017/08/16
瀏覽人次:32403 返回列表



服藥時,通常病患並不是「沒有喝水」,而是「水喝得不夠」,再加上服藥後立即躺下,藥物卡在食道造成潰瘍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文∕紀美琴

 

正值青春期的張同學,為了臉上的青春痘困擾不已而至皮膚科診所就診,醫師開立抗生素doxycyline早晚飯後一顆服用,服藥時,張同學只喝了一、兩口開水。兩天後,出現吞嚥困難的情形,甚至連吞口水都會感到疼痛,嚴重影響食慾及學習情況。

 

李小姐罹患感冒已經長達一個多禮拜,她多喝開水、服用維生素C之後,並沒有明顯改善,且咳嗽已經出現黃色的痰液,於是就診。醫師診斷為感冒併發細菌性感染,開立抗生素clindamycin,三餐飯後及睡前服用一顆,李小姐在服用睡前的藥物後,因為疲倦便馬上躺下就寢,隔天發覺有胸悶胸痛的情形,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大不以為意,再隔天又出現吞嚥疼痛、食道有燒灼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蔓延到胃部,且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原先的感冒尚未痊癒,苦不堪言。

 

張同學及李小姐都確實遵照醫師及藥師的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但為何後續會出現這些症狀?其實是由於不正確的服藥習慣,致使藥物卡在食道中,引起食道潰瘍。

 

至少喝300c.c.的水量

通常口服的藥物要產生作用,必須透過開水送服,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小腸,吸收至血液中,再由血液循環將藥物分子帶往各個作用部位或標的,以達到治療疾病或緩解症狀的效果。因此,並不是囫圇將藥物「吞進去、離開嘴巴」就沒問題了,藥物若未能確實進入胃部,而是卡在食道內,不僅治療效果不佳,更可能因為卡在食道的藥物引起潰瘍。

 

至於藥物為何會卡在食道而無法順利進到胃部呢?馬偕紀念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陳志仁表示,由消化道結構方面分析,在食道的中段,解剖結構本來就較為狹窄,因此,容易導致食物、藥物、甚至誤食異物的梗塞,輕則造成短暫不適,更有甚者造成食道的損傷、潰瘍。若服用藥物時,並沒有配服足量的開水,以幫助固體藥錠或膠囊通過相對狹窄的食道中段,或是才服下藥品,便立即躺臥或就寢,即使有喝到足量的開水,仍有藥品卡在食道中的風險。通常這些人並不是「沒有喝水」,而是「水喝得不夠」,像有些人只喝一口水,就吞服全部藥物,再加上服藥後立即躺臥,藥物卡在食道造成潰瘍的機率將大大增加,建議每次服藥都要配上至少300c.c.的水量才夠。

 

大顆膠囊,容易卡食道

藥物的「劑型」也是導致食道潰瘍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素。固體的藥丸最常被製成「錠劑」或「膠囊」劑型。由於膠囊殼與食道黏著性比藥錠高得多,與食道黏液接觸後,更容易使膠囊狀的藥物卡在食道。一旦膠囊殼溶解後,內含的藥物成分酸鹼值多較酸或較鹼,因此,將對食道造成傷害。

 

另外,藥物的「尺寸大小」也是影響的原因之一。較大顆的藥錠或膠囊卡在食道的機率,無疑地比小顆的藥物大。在臨床上,甚至有人因為服用大顆的維他命補充劑,而卡在食道中。維他命雖非屬容易造成食道潰瘍的藥物,卻仍會造成食道潰瘍的傷害。

 

易引起食道潰瘍的藥物

服用的「藥物種類」有時也是造成食道潰瘍的重要原因。在臨床上有若干種類的藥物容易引起食道潰瘍:

◆四環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如doxycyclineminocycline等。

◆其他抗生素:以clindamycin最常見。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_Anti-Inflammatory_Drugs):如aspirindiclofenacmefenamic acidPonstan)等。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如alendronateFosamax)。

◆其他類:如氯化鉀(KCl)製劑、quinidine、鐵劑等。

 

透過詢問近期的用藥史,對於確診為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非常重要。若最近服用的藥物包含有容易引起食道潰瘍的藥物種類,同時有不正確的服藥習慣,則幾乎可以確診是由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也可搭配胃鏡的檢查來輔佐證明醫師的診斷。

 

若雖目前有服用藥物,卻因為不知道藥品名稱,無法正確告知最近服用的藥物,有經驗的胃腸科臨床醫師仍能旁敲側擊,猜測目前服用的藥物,例如見年輕病患臉上有青春痘,又曾求診於皮膚科,來推測可能有服用治療青春痘常開立的抗生素doxycycline

 

照胃鏡輔佐診斷

因為服藥所引起的食道潰瘍病患求診時,主要訴求多為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胸悶、胸痛,壓心窩處也會感到疼痛。病患可能是自行掛腸胃科門診,但由於多數也同時併有胸悶、胸痛的症狀,因此,也有相當比例是由其他科別如:胸腔內科、心臟內科,因為治療未果,而後轉至胃腸科接受診治。若詳細詢問過去病史,大多表示無心血管疾病;而詢問最近的用藥歷程,通常表示因為食道疼痛,曾自行購買或是服用醫師開立的胃乳片、制酸劑或消炎止痛藥,但大多效果不彰,不然就是僅能暫時緩解不適,效果無法持久。若病患年紀較輕,在詳細詢問後,通常較不考慮食道癌症的可能性。

 

醫師除了依病患敘述的症狀、近期的用藥歷程,來推斷食道潰瘍的可能原因,還可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即俗稱的「胃鏡」)來做侵入性的檢查,以進一步確定診斷。陳志仁指出,透過胃鏡,在這類病患距離門牙2025公分,即中段食道,約兩乳之間處,通常清晰可見呈現白色、形狀多為圓形,樣似和尚「戒疤」的潰瘍處。由於食道平時在無食物通過時呈現扁平狀,有食物經過時才會膨大。因此,若藥物卡在扁平的食道造成潰瘍,潰瘍處時常會呈現雙側對稱狀,而不只是單一處的潰瘍。

 

服藥後,不要馬上躺下

一旦被確診為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醫師開立藥物的原則,以緩解不適為首要目標以外,更將進一步積極地幫助潰瘍處癒合,以避免進一步的傷害。除了傳統需咬碎吞服的制酸劑,能短暫緩解食道的不適及燒灼感,臨床上會開立PPIProton Pump Inhibitors,質子泵浦抑制劑。一種透過抑制胃酸分泌,來保護腸胃道黏膜,以避免進一步遭胃酸侵害的藥物),視嚴重程度治療24週不等。病患若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回診時再追蹤不適的狀況,幾乎都有明顯的改善。若能恢復正常進食,吞嚥已經完全不感疼痛、燒灼感,胸悶、胸痛、胃痛的情形也不再,則幾乎可確定痊癒,如果願意再做一次的胃鏡檢查,可進一步確定潰瘍是否已完全癒合。

 

陳志仁提醒,為避免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最重要的是有正確的服藥習慣,若所服的藥物本身屬於容易造成食道潰瘍的種類,則更需小心謹慎。服藥時,務必配服足量開水;若藥物體積較大,或一次服用多顆藥物,則需要併服更多的開水,以確保藥物能通過食道順利抵達胃部。服藥後,切忌馬上躺臥或就寢,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保持上半身直立,甚至稍作走動,都能幫助藥品進到胃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5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